春節后到涼鞋上市,對制鞋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
首先時間很短,有的年份兩個月多,有的年份只有一個半月,根本來不及開發新鞋。一般的小企業或個體戶,這段時間是不開工的,因為萬一新鞋“撲街”,損失就無可挽回。
但這個階段不開工,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等到涼鞋季再開工時,就很難招到工人特別是熟練工。
外來務工者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過完春節就急著出門,有的直接回老企業,有的去勞務市場,沒人會等到一兩個月后的涼鞋季。
金云飛他們經過幾年探索,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一邊生產去年的“老鞋”,一邊招工,哪怕不賺錢或虧本,也要“養著”員工,等待涼鞋季的到來。
這個階段生產“老鞋”,生產方是被動的,主動權在客戶手中,價格也以低廉為主。
金云飛就在堅持生產,而銷售上采取的是“訂貨”為主,客戶要什么鞋,他就生產什么鞋,成品倉庫里盡量不壓貨。
祖國大地,大江南北,氣候大不相同,這給了廣大鞋企極大的回旋余地,正應了那句老話,東方不亮西方亮,南邊北邊兩開花。
北方還在冰天雪地,云飛公司沒有相應的鞋,長江南北,冬季已近尾聲,加厚的旅游鞋和邁克鞋可以銷售,南方地區,春天露頭,還是不加厚的旅游鞋和邁克鞋的季節。
這個時候,云飛公司的優勢就顯示了出來,三百六十幾個客戶,遍布全國各地,哪怕只來了三分之一,也足以保障車間的機器不停。
只用了半個月,云飛公司就基本恢復了生產能力,員工總數已接近六百人。
當然了,機器響了,員工隊伍也穩定了,可就是利潤率也噌噌的下來了。
岳父曾是銀行的,與岳母一樣,都是會計出身,搞成本核算,正是他們的長項。
正月月底,岳父岳母送來一份月報,月報上說,利潤不到十萬元,這對一個五六百人的鞋廠來說,等于是虧本。
金云飛門兒清,旅游鞋比原價低三元一雙,邁克鞋比原價低兩元五角,金云飛就是奔著不賺錢的目標去的。
只有內行人才會知道金云飛的險惡用心,一是打壓競爭對手,二是淘汰這些曾暢銷市場的老鞋樣。
與此同時,涼鞋的鞋樣設計和鞋底設計,也在悄悄的按部就班地準備著。
這個時候,來金云飛辦公室的人,往往是同行多于客戶,因為大家都知道,金云飛不但搜集新鞋樣的能力強,就是設計新鞋樣的本事,至少本地沒有同行能勝過他。
二月二,龍抬頭。
金云飛這天沒見到龍,卻迎來了老同學鄭三寶。
說來也怪,在保持來往的同學中,以前金云飛最討厭鄭三寶,現在卻越來越欣賞他。
人是會變的,鞋料店,鞋底廠,托運站……現在的鄭三寶,已成了事業型的鄭三寶。
自從搬來澤谷工業區,金云飛的鞋料采購,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直接從生產廠家那里采購。
但為了照顧本地的熟人,還有一部分原料,金云飛堅持就地采購。
鄭三寶就是其中之一,他和陳冬華二人,每年與云飛公司的生意也有好幾百萬。
鄭大老板,是什么風把你給吹來了?
金大老板,我是為了生意,給你拍馬屁來了。
去,老子是人不是馬。
哈哈……總而言之,你這棵大樹,我是堅決抱著不放的。
好,好。金云飛笑了笑,說道三寶,我今年打算改變原料采購辦法,主要是針對你們這些本地供應商的。
哦?你說來聽聽。
這樣。以后像你的東西,你送過來辦理入庫手續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