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省里的報紙,過一天才能出現在溫林市。
現在交通發達了,上午發行的報紙,下午就會抵達,下班前能送到讀者的手里。
“企業家金云飛勵志奮發,攜妻參加高考雙雙上榜。”
這是題目,字體頗大,出現在頭版中間偏右的地方。
具體的新聞內容,大約長十二厘米,寬八厘米,不到兩百字。
但介紹得夠明白夠詳細,不僅有兩口子的名字和身份及年齡,還有這次高考的具體成績。
最后是記者和通訊員的名字。
結尾還有這樣一句話“后續將為廣大讀者帶來詳細的報道。”
其實不僅是省報報道,溫林市的日報和電視臺,天州市的日報和晚報及電視臺,也都做了報道,時間還比省報提前。
金云飛這回又出了名,更比以前大大的出名。
整整一天,金云飛的兩個手機,以及辦公室的座機,共收到八十多個電話,一百多條短信,全部是祝賀他金榜題名的。
兩級市領導、鎮領導、工業區領導、行業領導、同行、同學、朋友,等等,都紛紛打來了電話或發來了短信。
金云飛應接不暇,拉來老婆岳秀清,坐在辦公室里專門接電話。
晚上,工業區里的老板們又紛紛登門道喜,兩口子接待到深夜,至少接待了上百位,光香煙就消耗了十二條。
一天后的省日報,同時出現了關于金云飛和云飛公司的廣告。
廣告在廣告版,頭版頭條。
個人報道還在日報的頭版,整整占據了下面半版,詳細介紹了金云飛的經歷,主題就是勵志,充滿了正能量。
報道只是“之一”,同時還預告,明天的報紙將推出對金云飛的“專訪”。
與此同時,省級所有媒體,都轉載了省日報的新聞報道。
下午,羅子祥陪同方一山,來到云飛公司,就在金云飛的辦公室,對金云飛兩口子進行了“專訪”。
先采訪岳秀清,一個小時。
方一山告訴金云飛,明天的后續報道,將先刊登對岳秀清的采訪。
下午兩點半,對金云飛的采訪開始。
方一山提問,羅子祥記錄。
“金總,關于你的傳說很多,我想從你的家庭開始,從你的少年時代開始,你愿意嗎?”
“當然可以,我已經沒有什么秘密了。”
“聽說你總結過自己,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你用窮則思變四個字來形容。”
“對,窮得不能再窮。因為家里人太多,上有老,下有少,家里幾乎就沒有余糧。”
“但是,我采訪過你當年讀高中時的班主任,就是現在的市一中校長。據他講,以你當時的成績,你絕對可以考上大學,而且能考上重點大學。可是你沒有,而是選擇回家創業。”
“是的,我當時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家一共十二口人,只有我這么一個壯勞力,我還是一家之主。就我個人來說,完全可以過上好日子。可我不能拋下家人,這是我的責任,男人的責任。”
“都知道你是制鞋大王。近十年來,你的云飛公司始終在全國行業內名列前五。請你說說,你是哪一年開始創業的?”
“一九八五年,從做布鞋開始,從街頭擺攤開始。”
“這么說來,你是改革開放以后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
“可以這么說。但確切的講,我是第二代或準一代民營企業家。因為在我之前,在改革開放的最初,就涌現了一大批個體戶,他們才是真正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我的成功,是因為我向他們學習,是因為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前進。”
“比較典型的,是福建的曹頂貴和本地的于克非?”
“呵呵,你們記者真是無孔不入。不錯,他們教了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