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我給你看一樣好東西!”這天,克勞德興沖沖的來到畫室,將手里的一幅看起來皺皺巴巴的畫遞給了莫奈。
莫奈剛想說,這畫都皺成這個樣子了,即便是名家作品,現(xiàn)在可也不值錢了,但當他看到畫內(nèi)詳情的時候,忍不住驚呼道“這、這不是日本的浮世繪么?!”
克勞德也很是驚訝的反問道“咦?托尼你知道這幅畫?原來他叫做《浮世繪》啊。”
“你理解錯了,是這種畫風叫做浮世繪,至于這幅畫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應該是歌川廣重《東都三十六景》的其中一幅!”莫奈解釋道。
其實莫奈對于克勞德喜歡浮世繪并不驚訝,而且事實上不止是他,很多印象派畫家都非常喜歡浮世繪,甚至可以說浮世繪給很多印象派畫家?guī)砹遂`感和啟發(fā)。
其中最喜歡浮世繪的就是克勞德和梵高,克勞德不但給妻子卡米爾做日本女人打扮畫了一幅浮世繪風格明顯的《穿和服的卡米爾》,而且他后期的“日本橋”系列和“睡蓮”系列中都有濃重的東方色彩。
而梵高則更是多次模仿歌川廣重的作品,比如《大橋暴雨》、《龜戶梅屋鋪》,尤其是他那幅《杏花》,如果不標明作者的話,絕對會被誤認為是東方畫家的作品。(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梵高的名作《星空》其實是受到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的影響,因為如果你將兩幅畫合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毫無違和感。)
對了還有德加,這家伙的浴女系列和芭蕾舞女系列其中的很多作品,在我看來用的都是浮世繪里面常見的“偷窺畫法”。(其實浮世繪的一大貢獻就是春宮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里面的腦洞絕對讓你震撼,比如葛飾北齋的《章魚與海女》可見日本現(xiàn)在能夠如此繁盛是有歷史傳承的)
就在莫奈滿腦子胡思亂想的時候,克勞德問道“為什么這種畫風要叫做浮世繪啊?跟浮士德有什么關系么?”
莫奈連連擺手道“這可一丁點關系都沒有啊,之所以被叫做浮世繪,是因為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人生是繁華浮沉、聚散不定、又非常虛無的,所以描繪這種心態(tài)的繪畫作品就稱為浮世繪。
在畫法上,創(chuàng)始人葛飾北齋吸收了中國畫和咱們歐洲的一些繪畫技巧,比如透視法、立體法、光影處理法等等。”
說到這里,莫奈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對了克勞德,這幅《東都三十六景》你是在哪弄來的?怎么保存的這么差?”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這是我在一個從日本發(fā)過來的貨箱里面看到的,當時這幅畫和其他幾幅畫都被當做了填充紙,要不是我看到的話,估計這會兒連這幅畫都保不住了!”克勞德?lián)u頭嘆息道。
對于克勞德的這個說法,莫奈并不意外,因為他記得最初浮世繪傳到歐洲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時候浮世繪在日本已經(jīng)沒落了,幸好后來歐洲興起了一陣浮世繪熱,所以反而在歐美保存了一批浮世繪精品。
想到這里,莫奈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較好的賺錢方法,那就是等到普法戰(zhàn)爭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去一趟日本,搜集一批浮世繪精品回來,因為在他記憶里好像有個姓小林的日本畫商就靠倒騰浮世繪很是賺了一筆錢,那么自己也可以走這條路嘛。
“托尼,我發(fā)現(xiàn)你對東方文化都很了解啊,原本我以為你只懂中國呢,沒想到對日本也這么熟悉!”克勞德慨嘆道。
莫奈心道,哪個中國男人對日本會不熟悉?但嘴上只能吹噓道“不僅是中國和日本,朝鮮、越南和印度我也都熟,有機會你一定要去這些國家看一看,那里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克勞德點頭附和道“嗯,我也覺得咱們應該吸收和借鑒一些其他國家的文化,因為我感覺現(xiàn)在法國的油畫已經(jīng)進入了瓶頸期,尤其是在照相機發(fā)明之后,就不能再朝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