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了一下這本《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的手稿,莫奈的感覺非常的擰巴,
毋庸置疑,作為一個會講故事、能講出好故事的業務過硬的作家,凡爾納的這個故事絕對是好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沖突極具戲劇性、結局就像《食神》里周星馳對唐牛說的“怎么樣,你猜不透吧”,我們猜不到,卻很享受。
但是凡爾納在這個故事中過多的把歐洲人的習慣、性格、風俗乃至經濟、文化等元素強加在滿清末年昏聵欲死的中國身上,讓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沒有共鳴,覺得說的完全不是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人。
借錯了尸自然還不好魂,如果這故事讓歐美讀者看,他們是會一如既往的陶醉在凡爾納營造的懸念中,但作為一個中國人,莫奈實在是覺得別扭。
且不說當時的中國人在世界上被丑化甚至是被妖魔化,單說推動故事發展的主線——騙保,出現在當時的中國就太讓人不可思議。
而最令人,當然是中國人,無法產生同感的是,主人公金福,就算他是有錢人,但他的觀念也未免太超前正室娶了一個寡婦,而且沒有經過媒妁之言;沒有留學鍍金的經歷卻精通股票、保險等理財方式;沒有洋人朋友卻經常大談哲學……
你可以說他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或美國的年輕的財富繼承人,但絕對不可能是一個清末的中國闊少。
于是莫奈皺著眉頭向凡爾納問道“儒勒,既然你從來都沒去過中國,那為什么要寫一部關于中國的小說呢?”
沒想到凡爾納卻一攤手道“其實我本來想寫的是美國,但因為這里面的一個主要情節涉及到了自殺,所以只能將背景換做一個非天主教的國家;另外就是對于歐洲讀者來說,中國這片神秘、封閉、落后的大陸更加吸引眼球!”
隨后又問道“你覺得這本書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莫奈遲疑了一下,然后反問道“你想聽實話?”
凡爾納毫不猶豫的點頭答道“當然!”
“那么實話就是,你這本書得重寫或者不要以中國為背景,因為這里面違和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信你問問崇厚大人,現在的中國人有幾個懂得炒股票、買保險、更別說把錢存進外國銀行了!”莫奈沉聲答道。
“不會吧,真的是這樣么?”凡爾納忍不住驚呼道。
“就是這樣!”莫奈確認道。
凡爾納愣了半天,然后嘆了口氣道“哎,托尼你怎么不早點去中國啊,那樣我或許就不會寫這本書了!”
莫奈知道這個年代寫一本書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時間,而且凡爾納更是一個在這方面非常較真的人,所以也很可惜他的這份心血,于是勸道“其實這本書的情節還是挺好看的,只要不賣給中國人,倒也沒什么”
可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凡爾納就打斷道“如果那樣的話,那我不就跟那個巴格斯一樣了么,我可丟不起這個人!算了,反正這本書也沒有留存的價值了,干脆我把他燒了吧!”
莫奈連忙攔道“別、千萬別,你看你之前的那本《20世紀的巴黎》不也不能出版么,你也照樣留著,這本也留著吧!”
凡爾納擺擺手拒絕道“這本跟那本不一樣,《20世紀的巴黎》我寫的沒有問題,是出版商不給我出版,以后沒準還有出版的機會;而這本《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是我寫的問題,即便出版商愿意出版我也不會同意的!”
“那也別燒啊,總是一番心血,給自己留一份紀念也好,起碼可以警示自己以后再寫書的時候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莫奈勸道。
對于這句勸告,凡爾納倒是聽進去了“嗯,你這話說的有道理,可以留作一個警示!好、那我就把這本書放在我書房最顯眼的地方!”
見總算是將凡爾納勸住了,莫奈終于松了口氣,于是招呼兩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