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時間,因為那堆核燃料已經變成巖漿,只能任由它往下侵蝕。
距今核燃料不斷向下熔毀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實際情況是,很有可能,三個近100噸的熔芯混合物,已經融穿了混凝土安全殼,到達潛水面。
當年,切諾貝利事件發生時,前蘇聯人動用了十幾萬鮮活的生命,從底部打通了一個安全通道,在核電站垂直正下方加裝了一個安全層,才得以讓危機不再向下擴展。
反觀日國呢?制造機器人派往輻射區,安排機器人在輻射區周邊環境作業。此舉看起來非常健康合理,但實際上,對于處理“真正的危機”,收集堆熔后的核燃料,用處不大。因為大部分電子設備,還沒等到靠近核燃料那一刻,就已經被巨量的輻射損壞了。
核事故發生后,日國當局很快大幅度拔高了安全標準,把每年人均可接受輻射水平由1毫希大幅提升至20毫希。
意思很明確了既然以往的標準不再安全,那就把標準拔高20倍,再告訴你,這里很安全。并且日國政府一直拒絕對外承認核輻射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在福島事件發生僅一年之后,當地就首次發現了兒童患有甲狀腺癌。雖然,核泄漏事故有關評估小組多次發布調查報告表示,輻射和未成年人患甲狀腺癌并無關系。2018年9月,日國政府首次公開證實一名工人在事后因為受到核輻射而死亡。
可怕的是,就在三個月后,2018年12月,為了消除日國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泄漏的負面影響,日國政府邀請了多家中國媒體對福島核電站周邊進行現場采訪和考察,洗白自己,并要求中國恢復采購福島農產品和海產品。
對于輻射病的嚴重性,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強輻射會直接打碎dna鏈,導致人類某些生物功能喪失,比如,皮膚的再生能力。或者,生出畸形的后代。
比起災難本身,更可怕的是對災難真實情況的惡意隱瞞。日國政府一直在隱瞞大部分真相,不予公布。
據新華網報道“自核事故發生之日起,日國方面就多次出現信息公布不及時、不完整甚至前后矛盾的情況。日國政府有意無意對事實淡化處理,幾乎成為相關國際機構和專家的普遍觀感。”
“福島核事故作為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各國專家對其影響仍知之甚少。”直到5年后,2016年,日國東電負責人才就對隱瞞“堆芯熔化”一事道歉。
網上有人分析,東電領導人是怕擔責、怕損失才拖延這么長時間,其實是另有原因。
rb的福島核電站,采用了最為原始的技術,安全性很差,是第二代核電站,rb人樂此不疲地用二代堆發電,是因為只有二代堆才會產生大量钚。
而钚,是制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這大概就是東電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哪怕三座核電站發生氫氣爆炸,日國政府和東電也決定隱瞞下去,并把事件定性為四級核事故,否認核燃料泄漏。過了一個月,眼看事情壓不下去,日國政府才承認,福島核泄漏事件,屬于七級特大事故,內膽里的核燃料繼續往下侵蝕,已經阻擋不住了,全球嘩然。
如今放射性水被排放到太平洋中,隨著洋流擴散,幾乎污染了全世界的海域,銫137已經遍布全球海洋,2015年,美國研究人員在加拿大西部海港的海水中,檢測到了福島核電站所使用的放射性元素。
網上有些人開始辯駁,并且很喜歡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因為放射性物質被海洋稀釋后,對人體幾乎沒有什么危害,檢測水質也是達標的。
但銫137 和那些工業廢水完全不一樣,它的元素成分界面穩定,即使在海洋里擴散,半衰期依然有30年。而海洋又有富集效應,當小魚吃小蝦、大魚吃小魚、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