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野蠻人?
這個問題,得從非野蠻人的角度進行解答。
而要介紹非野蠻人,就得將視線向過去延伸,一直到神紀開始的時候。
為什么?因為炆代是一個多智慧種族的世界,而非單一智慧種族。
所謂智慧種族,就是擁有共同特征的個體生命聚集在一起,最終通過經驗的積累,思維的活躍,建立起穩定的文明的種群。并將這種文明在時間的推移中,概化為新的共同特征,擴撒到每一個具有原始共同特征的個體生命上,形成種族。
但炆代世界智慧種族的出現,并不只是集體生命共同積累和發展的結果,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因素。
早期個體智慧生命,也就是“自然神靈”的影響。
在高能粒子的影響下,炆代世界出現了掌握超凡力量的個體。
在高能粒子賦予的相對悠長生命的催化下,早先這些個體早先自己的種群擁有了高度的智慧。
但與龐大的世界相比,自然神靈的數量實在太少了。
事實上,在林朋收集的魔導文明相關記錄中,能夠確定身份的自然神靈甚至不足百數。
在漫長的時間推移中,自然神靈中的一部分因為對長期孤寂生活的不滿,選擇了同自己有著相似外貌特征的平凡生命居住在一起。
因為有著神靈的庇護,這些平凡生命得以獲取遠超過自身所需的生存物資,平凡生命數量很快累積了起來。
所以說,現存智慧種族的出現,深受自然神靈的影響。其文明的形成,大多是契合神靈的喜好的,就連種族形象和審美觀念,都或多或少向神靈靠攏。
當然,背離神靈喜好的種族也不少。
畢竟,并不是每一個神靈都對自己的種族好的。否則魔導文明出現后,也不會對神靈發起攻擊了。
至于為什么現存的智慧種族多為類人形直立生物,洛薩還沒有找到原因。
無論如何,智慧種族的出現與普通的野獸劃分開了界限。
而普通的野獸,并不包括野蠻人。
野蠻人,確實是有一定智慧的。但智慧種族,卻并不包括野蠻人。
因為野蠻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種族。
智慧種族的形成,有兩個步驟。一是穩定的種群文明的形成;二是將穩定文明概化為新的特征,擴散到擁有原始共同特征的個體上。
那么問題來了,擁有該種族原始共同特征的其他個體生命,是愿意接受這種擴散的嗎?
很遺憾,不是。
率先擁有智慧的自然神靈,固然促進了智慧種族的形成。
但這些種族過于快速的發展,使得促進文明發展的斗爭快速從種族內的斗爭,轉化為種族間的斗爭。并在時代的演進中轉變為階級間的斗爭。
當然,這種說的斗爭并不只是武力上的碰撞,群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樣是斗爭的表現形式。
于是乎,就有了不少文明擴散沒有完全,甚至完全沒有接受新種族特征的群落一直存在至今。
而這些沒能徹底接受自身種族新的特征,又沒能在之后的歷史發展中,建立起自己穩定文明的群落成員,就被炆代各種族稱作野蠻人。
也就是說,不止有人類形態的野蠻人,獸族同樣有野蠻人(獸?),矮人族也有,精靈族……,精靈族沒有,因為人數和壽命的原因,所有精靈成員都接受精靈族的共同特征。
此外,高山族也沒有野蠻人,他屬于另外一種情況。高山族和人族是一體兩面的存在,她在自身發展中雖然沒有接受人族的共同特征,但卻形成了自身新的穩定文明。
或者說,高山族的野蠻人和人族的野蠻人都是人類形態的。
進入魔導文明后,凡人階級普遍都忙著為自己的統治階級籌措魔法物資,而法師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