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意味著,除去那些十幾名跟隨大公子威利爾出征,在遭遇戰中不幸犧牲的戰爭騎士。
以及在后續圍剿野蠻人的戰役中,意外身亡的貴族不論。
單單因為遭到野蠻人進攻,防守領地失敗而戰死的貴族,就有二十多人。
要不是因為公國貴族有著將家中子嗣,托付給其他貴族作為隨從的習慣。
那些成員集中在自己領地內的家族,恐怕連一個承繼爵位的人都找不出來了。
事實上,這種舉族盡沒的情況,也不是完全沒有。
粗略按照有直接領主的領地,與其他貴族分屬領地一比一的比例來算的話,被野蠻人攻破的村鎮超過五十座。
直接被屠殺,或者間接失去家園的平民,數量不會少于十萬人。
這倒也難怪在之前的慶功宴上,大公會將損失一帶而過了。
這種消息散播出來,除了讓敵對勢力受到鼓舞,讓己方貴族信心受挫外,沒有任何的好處。
反倒不如就這樣遮遮掩掩的好,就算有人猜到損失不小,但究竟是怎樣的‘不小’,總要多花些功夫和時間才能探查個大概。
而到了那個時候,被處理完的戰后事宜,也就基本上將影響降到最低了。
相對來說,大公和伯爵,或者說帕斯和卡塔爾兩家,是這場戰爭損失‘量’上最多的兩家。
首先,得要灑出大把的金幣,支付貴族貴族們完成戰爭懸賞的賞金,以及依據戰功高低的額外賞賜。
接著,扶持被破壞村鎮的重建,補貼被耽誤的的農耕等,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再加上與侯爵長期對峙靡費的軍資,真是把家底都掏了一遍。
所以說,和野蠻人的戰爭怎么樣都是“你或許不賺,但我永遠血虧”。
這還只是物力上的巨大損耗,領地和領民的消減同樣讓兩位大佬十足肉疼。
晉升爵位的貴族和新晉的騎士不用多說。
就連承繼爵位的貴族,大多也需要增封領地。
畢竟,總不能真就把他們除了名字,只剩下一片廢墟的原有領地,給重新封回去吧。
那樣的話,估計前腳給人家授予了爵位。
后腳,這些家產損失大半的貴族,就會頂著一個爵位的空殼,去其他國家謀求新的機遇了。
說到底,在這個文化水平極低的時代,有些家學傳承的貴族,還是非常珍貴的人才來的。
一來二去,即便挑那些發展時間短,基礎弱的村鎮分封。
最后累積起來,也讓公伯兩家元氣大傷。
正是靠著他們這種自損根基的付出,才讓慶功宴呈現出皆大歡喜的局面。
當然,也只是表面上的皆大歡喜罷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那就只有自己才最清楚了。
比如洛薩。
雖然對于幾個臨近戰區的新領地的糟糕狀況,已經有了些心理準備。
但是真的受封了這幾個領地,從系統中得到具體情況的時候,洛薩的心情還是不怎么美麗。
在大公許可下,那座本來由伯爵直屬,比莫溫鎮更繁華的臨湖鎮,流失了大量的人口。
在伯爵傳來的消息中,臨湖鎮僅存的人口,只有八百多一點,也就一個小村莊的水平。
之所以還能剩下些人,除了附近村莊跑來避難的人員外。其他人,是因為家中老弱居多,抱了一絲僥幸心理罷了。
這還不算完,那座臨湖鎮下屬的,名為貝克托的村莊,直接就是人去樓空了。
在系統地圖上,顯示出一個冒著濃煙的廢墟的標志。
只有與臨湖鎮連接在一起的制皮莊園好一些。
戰爭期間,擔任守衛的士兵,只是護送著匠人和學徒暫時轉移到了伯爵的其他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