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曹丕稱帝,那就該輪到劉備了……”
已經習慣了卯時便起床的關索今日又起了個大早,趁著天氣涼快,他獨自一人來到鳳凰山的山頂,遙望著成都,忍不住心中感嘆“劉備也是不容易,漂泊半生,年過六旬,終于等到了稱帝的機會!”
“那下一步就是該伐吳了……”比起劉備稱帝,關索更關心的是即將到來的夷陵之戰,歷史上正是這一場戰役,讓蜀國精銳盡失,元氣大傷。而這一次,關索說什么也不能讓歷史重演。
待到關平與關興先后醒來,關氏三兄弟一同回關府向母親胡氏請安。一家人剛剛用完早餐,劉備便親自到府上探望,關氏一家便立刻出府相迎。
在行禮完畢后,劉備與關氏三兄弟來到正廳,在簡單地寒暄了幾句后,劉備便直入主題“三位賢侄,自天子遇害,蜀中大臣多有勸孤稱帝,繼承漢室。我一時難以決斷,不知三位賢侄有何看法?”
“大王乃漢室宗親,仁德之名布于天下,又有兩川之地,稱帝即位名正言順!”關平第一個起身勸進,“臣侄懇請大王登基!”
“臣侄懇請大王登基!”關索與關興一并起身道。
看到關氏三兄弟皆一同勸進,劉備仿佛早就料到一般,手捻胡須,一言不發。
關索見劉備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便忍不住問道“臣侄斗膽問大王一句,既是多位大臣有勸進之言,大王卻仍有猶豫,想必是有部分大臣不贊同大王稱帝吧?!?
“確實如此!”劉備不動聲色地說道,“如前部司馬費公舉、尚書劉子初、主簿雍茂等人,他們認為漢賊未滅,孤又只坐擁益州之地,貿然稱帝恐失天下人心!”
“果然是這三個人……”關索忍不住心中苦笑,難道他們不知道劉備年少時便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種能滅滿門的話?
稱帝是劉備長久以來的志向,他也一直為此百折不撓,始終不愿屈居人下。眼下好不容易等來了這么一個可以稱帝的機會,雖然因為面子問題不能一下子就答應,但要是有人敢勸阻,那簡直是觸動了劉備的逆鱗。
至于這三個勇士的下場,費詩被貶為永昌從事,外放到南蠻眾多的地區,名氣不大的雍茂直接被劉備找事給處死了。而劉巴是名士,劉備自然不會對他下手,可劉巴在看到他們兩人的下場后,自然不敢再多說些什么,后來親自為劉備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各種文書。
關索熟知歷史,自然不會在這種要命的事情上彰顯另類,不過他既要勸劉備稱帝,也想設法救一把費詩與雍茂,不僅僅關乎他們,也關乎劉備的名聲。相傳劉備在殺了雍茂后,益州之外的許多名士對劉備頗為失望,不再有投靠劉備的念頭。
“依臣侄愚見,當今天下除大王外,何人還有資格興復漢室?”關索恭敬地說道,“大王稱帝,大漢方能不絕,更是擺明與魏賊不共戴天的立場與決心!天下心存漢室之人,必會站在大王這一邊!”
“賢侄之言甚是!”關索的話讓劉備十分的滿意。能從問題的關鍵點切入并進行勸說,這是關索的一大長處,前世賣保險的他也很擅長這一點。
“只是……”關索突然猶豫起來。
“只是什么?”劉備見關索面露難色,忍不住問道。
關索深吸一口氣,誠懇地說道“臣侄以為費公舉等人雖不贊同大王稱帝,但仍是忠心于大王,只是見解尚有不足之處!望大王能寬容此等直言敢諫之人,以彰顯大王寬厚胸襟!”
“這個自然?!眲湮⑽⒁活D,不動神色地說道。
而關索仍舊為劉巴等人捏一把汗,也不曉得劉備是否真的不會為難他們,反正自己只能幫他們到這了。
“三位賢侄今日之言,孤記下了。”劉備欣慰地看著關氏兄弟,稱贊道,“你兄弟三人為云長已服喪近一年,聽聞你等一直恪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