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吳軍大營附近的一塊平地上安營扎寨,同時劉備親率趙云,埋伏八千精兵于山谷之中。吳軍諸將認為劉封乃劉備之子,若擒住劉封必然搓動漢軍銳氣,因此紛紛請求出戰。
“此乃劉備誘敵之計,不可輕動!”然而陸遜卻一眼就看出了劉備的計策,始終堅守不戰,最終讓劉備白忙活了一場。
雖是吳軍堅守不出,但劉備也另有后手,他命侍中馬良帶兵前往武陵,安撫并厚賞五溪蠻王沙摩柯,命其率領蠻兵攻打武陵郡臨沅縣。而原關羽手下的武陵從事樊伷,雖然才能一般,但因“辦事勤勉”而被孫權贊許,加封為武陵太守。等到馬良與沙摩柯兵臨城下的時候,樊伷直接獻出城池,致使臨沅重歸漢軍掌控。
沒過多久,鎮守零陵的輔軍中郎將習珍也約同舊部,舉兵起事,攻下零陵所治泉陵縣,殺死孫權任命的零陵太守,與樊伷遙相呼應。
武陵、零陵丟失的消息很快便傳到武昌。此時孫權已經正式被曹丕冊封為吳王,正在設宴款待前來江東的太常邢貞等重臣。突然聽到敗報,孫權頓時氣得不顧形象,在宴席上咬牙切齒地大罵道“樊伷、習珍忘恩負義,孤誓殺此二賊!”
本來孫權為了籠絡荊州人心,故而厚待原先一班荊州官吏,未曾想卻養虎為患,著實讓孫權氣憤不已,恨不得親征武陵與零陵。
不過,顧雍、虞翻、是儀等重臣紛紛勸誡道“大王,樊伷與習珍兩處敵軍皆是兵微將寡,乃疥蘚之疾,眼下大患仍是劉備與張飛兩路兵馬,此二路兵敗,樊伷與習珍自然不足慮也。”
暴怒的孫權冷靜下來后,也同意了眾人的看法,當即給武陵北面,駐守公安的諸葛瑾增兵三千,同時又命交州刺史步騭領兵一萬駐守長沙益陽,虎視武陵與零陵。
果不出顧雍等人所料,馬良、沙摩柯、樊伷麾下的漢兵蠻夷總計不過六千,習珍更是不到兩千兵馬,且漢蠻混雜,號令不一,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下,劉備只好讓習珍放棄零陵,與武陵軍馬合兵一處,駐守臨沅,防止被吳軍逐一擊破。
樊伷與習珍的反叛雖沒有給吳軍造成致命的損傷,但這對孫權來說無疑是個警鐘,尤其是他想起呂蒙和潘璋生前都擔憂吳軍之中已有漢軍細作,而且極有可能是位高權重之人,這讓孫權不得不防。
更重要的是,荊州諸多官吏不少都是劉備與關羽的舊部,前番還出現降臣廖化詐死入蜀一事。考慮到劉備現在三路兵馬壓境,孫權便擔憂是否還會出現更多的內應。
尤其是江陵城,那可是荊州最堅固的大型城池,里面更屯放著數萬吳軍將近一年的口糧,這絕對不能落入漢軍之手。
眼下荊州吳軍皆在外圍抵御漢軍,江陵城內兵不滿千人,這讓孫權更是憂慮。
在與武昌眾臣再三商議后,孫權決定率領是儀、胡綜、徐詳、賈華、駱統等重臣前往江陵,親自統管江陵大小事宜。為了保險起見,孫權甚至將江陵城內的大部分原有官吏都更換了一遍,特別是原先由關羽任命的,不管官職大小,統統調走。
同時,孫權命徐盛領兵八千,前往夷陵聽候陸遜調遣,又命重臣呂范領兵三千駐守枝江,負責轉運糧草。如此一來,直接參與這場戰爭的吳兵,便已超過七萬。
而揚州之地的吳軍將士,孫權又不敢輕易調動,以免曹丕突然發難。
孫權擔憂江陵兵力不足,又讓胡綜與徐詳前往各地招募兵勇,以解燃眉之急。
孫權坐鎮江陵的消息很快便傳到陸遜的耳中,雖然陸遜也覺得此舉確實能保證江陵城內不會出現劉備內應,但他也隱隱有一種被掣肘壓制的感覺。
“但愿至尊能放心將前線軍務全全委托與我……”陸遜心中默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