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趙累與梁會生前關系不錯,因此趙和和梁英以前也見過面,當年趙和回益州時,也來詢問過梁英是否一同前往。只是他沒想到,趙和居然去而復返,重新出現在了江陵,還當起了獄吏。
事實上,趙和在許武的幫助下在江陵站穩腳跟后,便開始打聽梁英的近況,也對梁英的工作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因此今日很輕松地便找到了他。
眼下江陵百姓不安,大部分人都選擇躲在家中,城內的街道也不如往日那般熱鬧,無比冷靜。二人很快便找了個僻靜之處,交談了起來。
“我是奉圣上之命,回到江陵!”趙和仍舊壓低聲音,“梁兄,你可知漢軍已攻克朱然大營?”
“數千吳兵尸首沿江而下,城內已是沸沸揚揚,我也猜到七分!”梁英每日去別人家挑糞,也能聽到不少流言,他又出身于武將之家,多少有點軍事上的嗅覺。
“梁兄,當年關君侯、令尊與先父皆死于吳軍之手!此等血海深仇,如何不報!”趙和神情激動地說道,“想來不久之后,漢軍定會攻打江陵,到那時便是我等報仇的時機!”
梁英聞言一驚,低聲道“你是要我一同做內應嗎?”
“正是!”趙和點頭道,“只要能設法在漢軍攻城時打開城門,便可讓江陵重歸大漢?!?
“具體如何行事,還需謹慎商議!但只要梁兄前來相助,便更有機會!”
面對趙和的極力邀請,梁英卻是面露猶豫“此事容我斟酌一番……”
“斟酌?”趙和微微一愣,急忙說道,“漢軍隨時可能進攻江陵,我等必須早做準備!”
看到梁英始終閉口不言,趙和的急性子又來了,頓時不悅地斥責道“梁兄若是不肯,何不去孫權處告發我!”
梁英連忙好言相勸“趙兄何必這般說,我梁英豈是這般小人。待我回去稟過家母,再來答復你!”
“你若想來,便來江陵大牢內找我!”眼看梁英拿不定主意,趙和只好沒好氣地哼了一聲,甩手離去。
在與趙和分別后,梁英的心情便更是復雜,早早回到江陵城西,自己偏僻的家中,將此事說給母親孟氏。
“我兒之意如何?”年過五旬,頗有威嚴的孟氏跪坐在地,一根拐杖平放在雙膝上,正色詢問梁英。
“孩兒……”梁英卻仍舊猶豫不決,一時難以開口。
眼看梁英如此不爭氣,孟氏不由得勃然大怒,用拐杖指向梁英,大罵道“劣子!我一家受圣上與關君侯大恩,無以為報!君侯與汝父皆喪于東吳之手,汝不思報仇雪恥,還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
梁英連忙伏地哭泣道“孩兒也有報仇之心!但當年江陵陷落,母親染病在家,是呂蒙差人送來良藥,方使母親康復。因此孩兒亦不敢忘呂蒙恩情!何況在城內舉事多有不易。倘若事泄,母親亦會被孩兒連累!若如此,孩兒豈不枉為人子!”
“豈有因小恩而忘大義乎!”孟氏捶胸慟哭,痛不欲生,“你好糊涂!好糊涂呀!”
孟氏大哭數聲后,猛地將手中拐杖扔在地上,然后一頭往墻壁上撞去。天幸孟氏腿腳不便,未走幾步,便被梁英一把拉住。梁英見母親竟要尋死,心中頓時萬分慚愧,流淚道“孩兒知錯!母親莫要如此!孩兒定會為父親與關君侯雪恨!”
就在梁英勸阻孟氏的時候,門外有一人已將屋內的言語聽得一清二楚,立刻急匆匆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