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一座大城,申耽麾下從屬與士卒亦不下兩千,我軍不過四千余人,哪里攻得下此城?”
孟達此話雖是有理,但郤揖還是略帶擔憂地說道“只是小人擔心申耽會派人前往房陵求援。”
“魏國大軍已至,張翼與丁立自身難保,焉能來救上庸。”孟達卻是自信地笑道,“何況申耽若知他二人兵敗,或能回心轉意,出城投降!到那時,我獻上二郡,更是大功一件!”
在收到夏侯尚送來的書信后,孟達便得知魏軍已到達房陵,且漢軍幾乎對上庸三郡沒有防備,他便果斷地率眾投誠,領兵前來攻打上庸。
房陵那邊孟達倒是沒有考慮,一來繞開上庸東進不合兵法,他也不能完全無視申耽與他的軍隊,二來他知道夏侯尚跋山涉水極為辛苦,若把功勞全搶了,夏侯尚面前怕是有些難看。
良禽擇木而棲,既然劉備對自己將自己安置在西城偏僻之地,那孟達何不投效更器重自己的夏侯尚呢?
至于留在成都的家眷,包括他的兒子孟興,孟達都沒有太多的留戀,反正他在西城納的小妾去年已為他生下一子,他孟達也不怕無后。何況來日功名利祿到手,何患沒有好妻。
且說夏侯尚趁著徐晃吸引丁立這支漢軍注意力的時候,走房陵東南的一條小路,穿過武當山,進入房陵境內。為了掩藏蹤跡,夏侯尚令眾士卒沿途巡視是否有漢軍的巡哨士卒,一旦發現便格殺無論,嚴禁走脫一人。
就這樣,除了那個往秭歸逃命的什長外,其他幾隊巡哨士卒,包括前往江陵送信的信使,全被魏軍斬盡殺絕。丁立對此毫不知情,仍舊在北面抵擋徐晃,張翼也是被蒙在鼓里。
夏侯尚帶著四千士卒抵達房陵東面二十里處后,隨即安營扎寨,并差人去西城太守孟達處,請他倒戈劉備。
緊接著,夏侯尚一面命士卒們砍伐附近樹木,搭建云梯,一面帶著千余士卒親往房陵,企圖招降張翼。
魏兵行走小路十余日,身體疲憊尚且不說,身上攜帶的干糧已然不多,若是能先把房陵拿下作為據點,那么就可以得到糧草的補充。然后在去北面夾擊丁立和那千余漢軍,便能將他們一舉殲滅。
西城的孟達和他書信往來已久,絕對不會負隅頑抗,上庸的申耽能降最好,不降也不用去管他。到時候萬余魏兵南下秭歸,便能斷絕劉備退路。
且說這房陵太守張翼,乃犍為郡武陽縣人,其祖父高祖父張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張綱曾任廣陵郡太守,因此家族還算有些聲望。劉備入主益州后,任命張翼為書佐。后張翼被舉為孝廉,又擔任過江陽縣縣長。劉備攻打漢中之時,張翼也隨軍征戰,他的軍事與政治能力讓劉備頗為滿意,因此劉備便將他調到房陵郡,接替鄧輔成為新一任太守。
而房陵城池的規模并不如上庸,但卻最鄰近魏國。張翼深知房陵乃首當其沖的臨敵之處,因此上任后,便開始著手加固房陵城墻。一年半以后,成果顯著,前番張飛伐吳途徑房陵時,也對張翼的功績大為稱贊。
只是近日,駐扎在房陵東面的裨將軍丁立突然來報,說是在房陵東北的武當山脈境內發現了魏軍的蹤跡,而且統兵大將竟是右將軍徐晃,這讓張翼也是大為震驚。他立刻親寫一封書信,差人走荊山之路,前往江陵送到劉備手中。
為了以防萬一,張翼還命數百郡兵在城外挖掘溝壑,加強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