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率兵謹慎地往寨中退去,其中一名親兵憤憤不平地說道“這關索小兒如此侮辱將軍,何不上山擒之!”
“此人箭法高強,不可輕視!”徐晃卻是果斷地擺手道,“何況蜀軍死守山路,我等已無內應,怕是無力西進。”
“再駐守兩日,若兩日后蜀軍不退,我郡便撤回宛城!”徐晃再三權衡后,隨即下令道。
武當山路運糧極為不便,徐晃自知難以在此久留,也不必浪費時間,還是早日與南征大軍匯合,攻取荊州。
兩日過后,徐晃見漢軍依舊嚴陣以待,也不再勉強,領兵撤離武當山脈。而這個消息,也被漢軍斥候探查清楚。
“徐晃終究還是退了……”
聽到斥候的匯報,關索心中一時間竟在欣喜之余,竟還隱隱多了一絲憂慮。
徐晃連著六千魏兵一同撤退,自己暫時不用與他廝殺,上庸三郡轉危為安,關索如何能不高興。
可自己當日屢屢激怒徐晃,也是希望他能一時沖動,強行攻上石轉山,這樣自己便能借著地利痛擊魏兵,再挫魏軍士氣。
但徐晃依舊選擇了對魏軍最好的方式,沒有計較個人的面子,不愧為魏國五子良將。有這樣厲害的將領身在敵國,自己如何不愁。
魏國人才濟濟,著實不好對付啊!
“將軍,是否要追擊魏軍?”丁立忍不住小聲地問道。
“不必了!”關索連忙擺手道,“徐晃身經百戰,撤退必有準備。我軍兵少,不可貿然進攻!”
雖然幾番獲勝,但關索并沒有得意忘形,他深知徐晃不是夏侯尚、孟達等人可比。漢軍兵不過千余人,只能依險固守,決不能不自量力,以卵擊石。
“丁將軍,你再派斥候沿路查探,若殺牛巖、界牌嶺等地皆沒有魏軍,便足以證明魏軍撤離!”關索仍舊不放心地叮囑道,“切記不可大意,以防徐晃趁勢殺回!”
“唯!”丁立自吃過一次虧后,便也小心謹慎,火速派出多名斥候,前去探聽軍情。
而關索自率謝金等弓騎兵返回房陵,在得知房陵城內一切安好后,他又帶上熊哲等五百白毦兵,李輔與五百孟達部曲,啟程前往上庸支援申耽。
而孟達的外甥鄧賢在上庸軍營中,得知“夏侯尚”在信中對其稱贊有加,又有孟達的親筆書信讓他拖住申耽,自然被唬得服服帖帖,整日就待在上庸,完全不過問房陵之事。
等到了漢軍兵臨上庸,鄧賢方才知道孟達被擒,夏侯尚已死之事,頓時被嚇得手足無措,但李輔到寨中勸降,只要鄧賢率眾棄暗投明,便可既往不咎,只誅孟達一人。鄧賢見麾下士卒皆有畏懼,且大半糧草都被孟達帶走,他自覺勝算渺茫,便不再抵抗,率眾投降。
而據守上庸的申耽得知救兵已至,方才慌忙出城接應,等他到了鄧賢寨前,卻只見鄧賢并一眾士卒正接受關索的收編。
“末將關索,見過鎮東將軍!”得知申耽前來,關索還是客氣地向其行禮。
雖然劉備不曾重用申耽,但他鎮東將軍的官職在季漢可不算低,比關索這個雜號將軍還是要高出不少,因此關索在禮節上還是沒有怠慢。
“聞知關將軍少年英雄,屢敗魏賊,斬殺敵帥夏侯尚,又擒了反賊孟達,令人好不欽佩!”申耽一邊稱贊關索,一邊嘆息道,“我此番只是困守城中,毫無建樹,著實愧對圣上!”
“鎮東將軍切莫如此說!若非將軍拖住孟達,使其不能與夏侯尚合兵一處,怕是房陵已落入魏賊之手!”后世賣過保險的關索逢人便說好話,自然能讓申耽稍有慰藉。
“孟達麾下部曲,將軍以為該如何處置?”關索這時又詢問申耽,有此人在,關索不宜越俎代庖。
“這個……”申耽想了一想,還是苦笑道,“還是等圣上裁斷吧……”
“索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