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自勝了魏軍一仗后,便繼續在澧水北岸駐扎,一面差人往公安報捷,一面繼續讓斥候往南打探消息。在得知魏軍全部南撤后,關索不由微微皺眉,不知道魏軍這一次又要打什么鬼主意。
“今早臨沅差人來報,魏軍尚未攻城,眼下應該還能支撐得住……只是曹仁若舍我而取臨沅,又該如何呢……”
就在關索思索對策之時,又有士卒來報,說是魏軍有使者前來,并攜帶了樊伷的首級,請求換回王凌的尸首。
現在天氣炎熱,樊伷的首級暴曬多日后,已然發臭,曹仁自然不會吝嗇還給關索。而關索雖然埋怨樊伷莽撞以致臨沅危急,但考慮到他終究戰死沙場,關索念其忠心可鑒,便同意了這次交換。等日后有機會,讓劉備給他刻個木頭身軀,體面下葬。
“大司馬還有一句話,讓我轉告關將軍!”不過,魏軍使者在離開前,卻是高聲說道。
“有話快說!”關索冷冷地瞪了一眼。
“大司馬已然做好了強攻臨沅的準備!”魏軍使者的言語中頗帶傲慢,“習珍與習宏兄弟的人頭,他早晚會送到將軍面前!”
帳中諸將見這個使者這般囂張,皆是勃然大怒,但關索卻伸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個規矩不全是為敵方使者考慮的,而是希望己方使者日后不會遭到敵方的報復。
關索似笑非笑地望向魏軍使者,說道“那你也回去告訴曹仁,就說他年老昏聵,已非我敵手,早早離開武陵,我可饒他不死!”
就打嘴仗,誰不會?不過多余的話關索也懶得說了,畢竟轉達的效果終究沒有自己親自罵出口來的強烈。
待到魏軍使者走后,程玄忍不住對關索說道“將軍,曹仁擺明是要誘我軍前往臨沅,不可不防啊!”
“但我軍若是真的久留于此,也無裨益!”關索略帶無奈地說道,“若是曹仁鐵了心要攻打臨沅,我等也只有前往救援!”
以正合,以奇勝是人數劣勢的漢軍唯一的取勝之道,那么曹仁就逼迫漢軍選擇正面交戰,這是關索最不想面對,卻也不得不面對的局面。
“傳令下去,眾斥候全部前往澧水南岸探查敵情!”關索起身高喝道,“全營將士,隨時準備拔寨啟程!”
待眾將走后,關索沉思一陣后,又立刻傳向導孫三前來,“問道“孫三我且問你,這一帶可有臨水險山?”
公安,油江口
其實早在關索決定出兵之前,已有六千魏兵抵達了油江口北岸,蔣濟、文聘、常雕、諸葛虔等一眾文武正在岸邊迎候。
前番曹真的數萬大軍早已在華苑亭以北二十里處安營扎寨,正對著張飛大營。而張郃別領兩萬將士,駐扎于津鄉以北二十里,虎視馮習大營。強敵環伺,漢軍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關索出兵救援臨沅一事,也被魏軍斥候遠遠地發現,并告知給了曹真。曹真那邊之前已經收到了蔣濟的手書,當即決定派兵前往武陵,爭取與曹仁合圍這路援軍。
只要能困住關索,劉備便極有可能繼續發兵救援,那邊正中了魏軍的下懷。魏軍不怕和漢軍在野外進行決戰,就怕漢軍龜縮在城池和營寨中不出來。
徐晃則是第一時間向曹真請戰,以求一雪上庸之恥。曹真欣然同意,于是命徐晃領兵六千,前往油江口北岸,乘船過江,抵達武陵。
“見過右將軍!”看到徐晃前來,蔣濟等人皆是恭敬地拱手行禮。
“諸位不必客氣!”徐晃還了一禮后,便直奔主題,“戰船可否準備妥當?”
“大小船只已等候將軍多時!”蔣濟點頭道,“不知將軍可否大張旗鼓,讓蜀軍得知將軍行蹤?”
徐晃呵呵笑道,“昨日我領兵徑直經過馮習營寨,寨中諸多蜀兵都倚欄而望。我猜劉備這會兒都應知道我前往武陵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