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通往枝江需要穿過沮漳水,而駐守枝江的趙融始終派人巡視河岸,沒收并看管船只,導(dǎo)致魏軍前往枝江與夷陵的斥候難以來回,因此沮漳水以西的枝江與夷陵軍情,一直都無法探查清楚。
為了今日的這場大戰(zhàn),劉備已先讓駐守夷陵的輔匡領(lǐng)兵四千,小心地到達枝江附近。今日卯時,輔匡一軍與領(lǐng)兵四千的趙融一同度過沮漳水,按照劉備先前的指示,前往華苑亭,根據(jù)劉備的計算,這一隊人馬抵達的時候,張飛應(yīng)該正在和魏軍交戰(zhàn)。
這趙融和輔匡都是劉備統(tǒng)領(lǐng)荊州時加入的武將,跟著劉備也有近十年,經(jīng)驗還算豐富,就是二將并非飽學(xué)之士,智謀上或許有所欠缺……
趙融在前開路,輔匡在后接應(yīng),八千漢軍疾速進兵,一連趕了近兩個時辰的路。眼看進入江陵地界,這迎面而來的東風(fēng),突然卻變得更加猛烈。
“好大的風(fēng)……”走在前面的趙融一下子差點被吹得睜不開眼睛,但行軍刻不容緩,他仍舊命令士卒頂風(fēng)而上,不可松懈。
只是又走了十余里,前方忽然出現(xiàn)一片山林。由于趙融是荊州人,他依稀記得這里喚作沮子山,雖不是陡峭難行之地,但由于七月盛夏,草木茂盛,山林之路也比其他季節(jié)更為復(fù)雜。
加上不斷呼嘯的東風(fēng),趙融隱約覺得一絲不安。
劉備信中特意讓他與輔匡小心謹慎,切莫只顧倉促行軍。
想到這里,趙融立刻派人去告知后隊的輔匡,就說風(fēng)大不適宜直接穿過沮子山,以防魏軍火攻。而輔匡對此也表示贊同,好在沮子山不是大山,往南繞路并不會花上太多的時間。八千士卒隨即轉(zhuǎn)向東南,繞著沮子山而行。
未行數(shù)里,前方的道路越發(fā)變窄,南面又多了一片汪洋的沼澤地,趙融于是命三軍將士減少列數(shù),靠著陡峭的巖壁繼續(xù)前進,小心不要失足掉進沼澤。
眾士卒一路謹慎行軍,眼看前方道路逐漸變寬,趙融正欲命眾士卒加快步伐,突然一些奇怪的的聲響傳入他的耳中。
“咚!咚!”
一陣又一陣的伐木之聲……
趙融仰頭望向山崖,只見數(shù)十個魏兵正用力地將幾株粗壯的大樹往山崖下推去!
“小心!”
盡管趙融驚聲呼喊,但為時已晚。北面的山崖上的五棵大樹轟然墜下,十幾名士卒因為來不及躲避,瞬間被砸地血肉模糊。
“點火!”
就在漢軍震驚之時,只聽得山上一聲高喝,幾支火箭先后從山上射下,落在那幾株斷樹上。樹上早已涂滿膏油,大火頃刻間燃起,宛如一面面火墻,將漢軍攔腰截成兩段。
山上轉(zhuǎn)瞬殺出大量魏兵,不是亂箭齊發(fā),就是拋擲石塊與雜草,趙融與輔匡兩路漢軍皆是大亂。
然而災(zāi)難遠沒有結(jié)束,東面更是一路魏軍殺到,只聽得陣中傳來一聲高喝“我乃大魏伏波將軍滿伯寧!都督早料到爾等會前來支援,既已中計,還不下馬受縛!”
智過于人則能制人,滿伯寧一開始到達沮子山時,也覺得是個適宜伏兵的好地方,但在他得知趙融與輔匡皆是荊州人且從軍多年后,便果斷放棄在山上伏兵,而是選擇路途較近的東南山腳,阻擊漢軍。
山崖上已經(jīng)埋伏了一千魏兵,那些大樹已提前砍出一大段缺口,并確保它們不會提前斷裂,等到趙融領(lǐng)兵先過時,埋伏已久的魏兵這才全力砍伐,然后一同推下山崖。
眼下對于前隊的趙融來說,前有魏軍,后有大火,兩側(cè)是險山和沼澤,已是無路可逃。
“諸位!既無退路,就和魏兵決一死戰(zhàn),能殺一個算一個!”但趙融深感劉備之恩,不甘就此放棄,立刻帶領(lǐng)重用之士奮起沖鋒。
“放箭!”
滿寵與趙融幾乎是同時發(fā)令,漢軍和魏軍的弓弩兵齊齊開火,亂箭射向?qū)γ妗?
只是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