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江陵,津鄉
在接到朱靈送來的軍情后,曹魏左將軍張郃立刻點起寨中的一萬五千名魏兵,前往西面助戰。經驗豐富的他,很快便預感到劉備不會讓馮習孤軍行動,漢軍定會有所準備。
張郃的判斷確實沒錯,在得知朱靈陣亡的消息后,張郃并沒有表現地過于震驚。冷靜下來的他,立刻開始思索戰局的變化。
在快速思索了一番后,張郃立刻喚來魏將高祚和解剽前來,讓他們按令行事,二將欣然領命,各帶數十名騎兵分頭離去。
待二將走后,張郃又根據今日大起的東風,讓麾下的弓弩兵在前,刀盾兵在后,調整好陣型,緩緩前行。
很快,前方腳步聲、馬蹄聲大作,不計其數、身穿紅色戰服的漢軍將士席卷而來,張郃想來,定是劉備的那兩萬漢軍無誤。
“劉備今日果然是要破釜沉舟了……”張郃神情肅穆,也是握緊了手中的長矛,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而漢軍此刻正行走在一片汪洋的泥潭上。這里地勢相對較低,之前的那場暴雨造成泥潭大片積水,所幸這幾日雨水較少,積水基本都已融入土中。
泥濘是泥濘了些,但還是能讓漢軍正常通行。特別是一眾騎兵在快速前進的時候,除了濺起大量的泥花外,并無其他阻礙。
“此處正合朕意!”劉備在陣中看到騎兵們都能順利通過,心中略喜。若計策果然能順利進行,他一定要重賞發現這片泥潭的斥候。
等到近兩萬漢軍全部通過泥潭后,劉備把劍一揮,全軍將士立刻鼓噪而進,對著張郃這魏軍路開始沖鋒。
“全軍往東撤退,弓弩兵斷后!”張郃則是果斷地高聲喝令。一萬五千魏兵隨即前隊轉后隊,往東而去。位于隊伍后面弓弩兵則借著東風,利用箭矢延緩漢軍沖鋒的勢頭。
“全軍追擊!”劉備可不會就這樣輕易讓張郃走脫,前方已有兵馬配合夾擊。
只是因為剛剛走出泥潭的緣故,漢軍人馬腳上皆是爛泥,沖鋒速度顯然比魏軍要慢上一些。
少時,東方又殺出一路漢軍,張南率領津鄉寨內剩余的五千兵馬傾巢而出,寨中的所有糧草都已經被運到了江陵渡口,整個大寨已沒啥值得漢軍留戀的,可以果斷放棄。
眼看魏軍臨近,張南立刻讓弓弩兵上前阻擊敵兵,但張郃卻是毫不在意,讓前隊的刀盾兵舉起盾牌,冒著箭矢繼續沖鋒。
“殺!”
雖然魏軍勢大,但劉備大軍兵力更盛,一旦兩面夾擊,魏軍必敗。張南毫無畏懼,率軍沖殺而上,擋住張郃撤退的道路。
“將軍,劉備大軍尚在不遠處,不宜與蜀兵火拼!”張郃身旁的一名親兵見漢軍來勢洶洶,連忙說道,“不如速速往北,匯合都督大軍!”
“無妨!”張郃淡淡地說道,“令前隊正面纏住蜀軍,但不必從兩側包圍!”
魏軍按照張郃的指令,始終保持陣型,弓弩兵依舊在西側待命,等候劉備的兩萬大軍。
“支援左將軍!”
就在張南與麾下漢軍奮力沖殺之時,東面和南面突然喊殺聲大作,竟有兩路魏軍一同殺到。
“好,來得正是時候!”援軍已到,張郃也是得意地笑道。
其實朱靈一死,張郃就料到劉備今日會有決一死戰的念頭,也勢必會先來攻打自己這一路魏軍,而留守津鄉的張南也一定會來夾擊。為了反客為主,張郃立刻令魏將解剽從大營調來四千魏軍助戰。
當然張郃還知道另一支可用之兵,算來朱靈麾下的殘兵敗將在漢軍東、西、北的三面夾擊下,必然會往東南方而逃,伺機尋找友軍。于是張郃令魏將高祚火速去那里收攏敗兵,而高祚也不負張郃厚望,一路上也召回了三千可戰之士,對于兵力本就劣勢的漢軍來說,著實是個棘手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