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郡,長江
天氣陰沉,東風呼嘯,而江面上更是波濤洶涌。連日的雨水,終于讓長江水位到達了一年來的最高點,許多冬季可以看到的礁石,都暗暗地埋入水中,不見了蹤影。
二十艘漢軍大船正齊齊往南駛向油江口,準備與曹魏的水軍決一死戰。
全幅披掛的趙云在颼颼強風之中,佇立在一艘斗艦船頭,他注視著眼前層層迭起的浪花,不由得心中微嘆“看來今日已不適宜小船在前探路了……”
魏軍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迎戰,只能提前預判了。一旦決策失誤,便只有一場慘敗。
“將軍,前面十里便是油江口了!”這時,一名熟悉路徑的漢軍士卒在仔細注意兩岸的環境后,忍不住說道。
大戰在即,趙云立刻和同船的王甫進行商議。為了今日的水軍決戰,劉備特意將馮習大營的王甫調來協助趙云。
趙云也在荊州數年,更隨劉備一同鎮守公安,對油水和油江口的地理環境十分熟悉。而王甫也是足智多謀之士,兩人配合可謂是相得益彰。
王甫仔細分析了曹魏的水軍優劣后,趙云隨即有了對策,根據王甫的建議,將水軍重新安排調度。
二十艘戰船繼續往南行駛,很快便看到一處較為狹窄的江水匯流處,那便是油江口了。而油水在千年以后便已堙塞,因此此處并非十分寬敞的江流,拿漢軍的戰船來說,四艘并排行駛已是極限,而曹魏的大船則只能三艘甚至兩艘并行。
而長江南面數里處,果然有一隊魏軍戰船停泊在江面上,隨風浪輕微搖擺,只是從遠處看不清數量。
“前隊改后隊,駛入油水!”
但趙云并沒有急著上前交戰,而是高聲喝令。每艘戰船上的旗手按令揮動紅旗,互相傳達旗語,并通知船艙內的水手們改航。很快,二十艘戰船全部進入油水,順風往西而行。
“不好,難道趙云猜出了我軍的意圖嗎?”負責指揮這些魏軍戰船的蔣濟見此情景,不由得暗叫糟糕。
原來,在得知季漢水軍從江陵出動后,文聘、蔣濟、常雕與諸葛虔四人立馬在油江口登船,并商議退敵之策。
文聘則是認為應該讓大小戰船全部集中到長江之上,與趙云正面交戰。但蔣濟則認為此法雖然穩妥,但今日風浪極大,大船定會顛簸,魏兵之中尚有許多不習水戰之人。若是趙云選擇與魏軍在江面上長時間僵持,只怕不少魏兵會暈船嘔吐,從而影響戰力。
其實文聘對此也有同樣的擔憂,精通水戰的他,十分了解曹魏水軍的劣勢,漢軍選擇這種大風天氣前來交戰,實在是非常狡猾。
于常雕則認為不如派幾只大船埋伏在油水,等漢軍船隊經過油江口時,再順流殺出,截斷漢軍船隊,逼迫漢軍交戰,如此便可以起到速戰速決的效果。
但文聘乃荊楚名將,同樣知道油水相對長江較窄,伏兵需要十分小心,稍有不慎便會觸礁沉船。
在結合眾人的意見后,蔣濟提議讓文聘帶著三千士卒,乘著先前從漢軍那里奪來的三艘小船,與兩艘曹魏大船,埋伏于油水,而常雕和諸葛虔則在油江口南面誘敵,到時便可兩路夾擊。
文聘左思右想后,覺得這或許是最合適的辦法,對此也無異議,二十二艘戰船分頭啟程。
只是王甫和趙云擔憂劉備那邊的軍情,同樣急于求戰,猜出魏軍意圖的他們,索性讓所有船只盡數往油水駛去,先破了這一路魏兵。
借著強力的東風,漢軍戰船快速前進。果然看到五艘魏軍戰船,為首一艘小型蒙沖戰船上豎著一面旌旗,旗上大書“魏討逆將軍文聘”。
“竟然是文聘!”為首斗艦船頭,趙云不由興奮地笑道,“趁其船只不多,我先擒此人!”
“蜀軍果然狡猾,竟直接來此!”文聘在船頭見到漢軍戰船大量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