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撐著精神,正色勉勵道“阿斗,朕死之后,你便是大漢之主!身為一國之君,肩擔重任,你必須堅強振作,知道嗎?”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劉禪慌忙起身,用衣袖擦干涕淚,抽搐地點著頭。
劉備心中微嘆,這個接班人性格柔順,缺少威嚴,也不知他日后能不能駕馭住大漢這么多文臣武將,世家大族。
好在有威望極高且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在,定能輔佐劉禪直到他長大,順利完成權力的交接。
“你三叔、丞相、董司空、趙子龍、黃公衡等一班文武,皆乃忠貞死節之臣,定能盡心輔佐你!”劉備繼續告誡劉禪,“但你仍要奮發圖強,決不能自甘平庸。漢書、禮記、六韜等圣人之言,不可不讀!”
“你天性仁厚,乃你之所長,不可忘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兒臣記下了……”劉備的這番肺腑之言,劉禪一字一句都銘記于心,絲毫不敢輕慢。
叮囑完這些后,劉備在猶豫片刻后,終是開口道“唯有一事,朕始終放心不下……”
“何事讓父皇如此不安?”劉禪連忙問道。
劉備不想讓劉禪回避這個問題,徐徐問道“阿斗,關索年長你四歲,你覺得其才能如何?”
“兒臣在成都也聽聞關將軍屢立戰功,使敵軍膽寒!”劉禪忍不住稱贊道,“關將軍年少英雄,實乃大漢棟梁之才!”
放眼四海,少有可比……這是諸葛亮對關索的評價,劉備對此也毫無異議。
日后大漢若要一統天下,少不了要借關索之力。可隨著關索一步步建立功勛,身為君主的劉禪日后明顯會被關索比下去……
主弱臣強,乃是朝中大忌。臣子目中無人,君主早晚提防,再加上別有用心者煽風點火,從中挑唆,那么禍患乃至內戰便會接踵而來。
劉備與諸葛亮相知相識十六年,已對諸葛亮的品德了若指掌。加上諸葛亮年過四旬,朝中又有張飛等諸多忠良死節之臣,劉備不會對諸葛亮有什么擔心。
而眼下關索雖恭謙忠貞,劉禪也仁厚善良,但他們如今一個二十歲,一個更只有十六歲,年歲太過相仿,且又過于年少……
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日后會有何改變……
就算是現在,劉備都會覺得關索有著自己也無法看透的一面。他總有一種感覺,仿佛關索的內心深處一直在竭力隱藏著什么秘密……
結合關索在荊州失陷后的性情大變,劉備不得不承認,關索是自己這輩子見過最特別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勝曹操和孫權……
好在關索是一個身先士卒,不畏艱險的武將,他在沙場上展現出的舍生忘死,始終沒有讓劉備感到進一步的不安……
想到這里,劉備心中微嘆,許久后方才正色道“若是有人向你進讒,詆毀關索也有不臣之心,你當如何?”
“兒臣自會相信關將軍!”劉禪毫不猶豫地說道。
“若是有十人呢……”劉備目光如炬,嚴肅地追問道。
“這……”劉禪頓時語塞,而劉備卻也正為此事擔心……
“關索這數年來,為大漢建立許多功勛不假,但其為人也過于積極……”劉備輕聲嘆息,“朕可以理解他為國盡忠之心,但旁人只當他想獨攬大功,心存嫉恨……”
四十多年后的魏滅蜀之戰,確實有一放牛屯田之人偷渡陰平,直取蜀漢,建立奇功,從而驕傲自滿,諸多同僚極為怨恨。其中更有一人設計陷害,使得這位有功之臣含冤而死……
“若是普通臣子,朕本不需如此憂慮……”劉備無奈地笑道,“但他終究是云長之子,朕愛屋及烏,非旁人可比……若日后你們君臣猜忌,乃至反目操戈,朕在地下如何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