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后,益州太守正昂、庲降都督李恢與爨習皆至銀坑山,諸葛亮當即設宴慶功,并邀請孟獲及其親眷,并董荼那、阿會喃、金環三結三名蠻帥一同出席。
不過晚宴之前,爨習將一封家書轉交給了關索,正是出自他的兄長關平。看到爨習面帶笑容,關索猜想胡氏多半是同意了關興的親事。
正如關索所想的那樣,關平在信中直言,關家與爨家聯姻確實是穩妥之舉,不會有太多的后顧之憂。就這一點上,關平與胡氏顯然和自己站在同樣的立場,這倒是讓關索十分欣慰。
不過關平除了叮囑關索與關興在前線好生建功立業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戰事結束后盡量早些回家。
“奇怪,這倒是不符合大兄的性格……”關索略感詫異。不過看到關平在信中提到他與胡氏、鮑淑蕓、關銀屏皆身體康健后,關索心中倒沒什么可擔心的,多半是胡氏牽掛他與關興所致。
讀完書信后,關索隨即找到關興,將他的婚事告訴給他,如今戰事結束,也是時候讓關興知道自己的終身大事了。
得知自己將要成為爨習的孫女婿,關興尚顯稚嫩的臉不由一紅,忍不住撓頭道“二兄,我區區一個牙門將,爨家娘子嫁給我,會不會委屈了點……”
“這是什么話!”關索拍了拍關興的肩膀,微笑著鼓勵道,“你是關云長的兒子,這次南征又立下許多功勞,足以配得上天下任何女子!”
“何況你還年輕,總會有建功立業的機會!”關索說完,又忍不住叮囑道,“就是這短時間,你與爨習相處的時候,不要太過忐忑,以免失了禮數,就如往常一般便好!”
“嗯,我知道了!”關興點了點頭,這個時代的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做主,既然胡氏沒有意見,關興自然也會心平氣和的接受。
這個時候,關索突然想起一事,便對關興說道“三弟,此番你且先隨丞相班師,為兄或許還有其他事要處理!你回去見了母親,就說我不日便會回來!”
“二兄,現在還有什么事情能比回家更重要呀!”關興不解地問道,“母親和嫂嫂一定很思念你了!”
如今已是六月盛夏,南中地區已是十分炎熱,關索算來離家已近半年,也確實很思念家人,尤其自己還新婚燕爾。
“我自然是為了國事!”關索卻仍是苦笑著搖了搖頭,“待我稟明丞相,你就知道了!”
當晚宴席,孟獲親率族人與其余夷帥前來,并無二心。諸葛亮自坐上首,孟獲等人在左側,關索與眾將在右,中軍大帳內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絕。一眾蠻夷皆是性格豪爽之人,喝起酒來更是狂野,特別是孟虎,酒量驚人,并邀關索同飲。只是關索只說自己打虎時有傷在身,不宜多飲。
酒過三巡,諸葛亮便微笑著詢問孟獲是否愿與族人前往成都為官。
此舉實際是一招兩用,既可展示朝廷對孟獲的重用與恩典,又可以間接削弱此處蠻夷的勢力,所謂的“永不復反”這種口頭承諾,還是應該加一點保險。歷史上孟獲后來也確實在蜀漢為官。
孟獲雖感謝諸葛亮的美意,但他直言眼下仍愿留在南中,帶領夷人務農捕獵,繳納賦稅,彌補此番叛亂之罪,諸葛亮對此也并不強求。
不過孟獲也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在朝中任職,也算光耀門楣,因此推薦孟優與孟琰,二人對此并無異議,來日愿攜帶家眷,雖諸葛亮回成都。
而孟虎畢竟是孟獲獨子,諸葛亮雖愛其驍勇,但孟獲既然不說,諸葛亮也不會貿然開口。
另外說起爨習,諸葛亮前番已嘉獎他隨李恢破敵,也加封他為偏將軍,并任用他為丞相府參軍,攜帶家眷隨大軍回成都。能順利前往國都任職,爨習心愿已滿,自然欣喜無比。
當日晚宴結束后,孟獲等人皆是大醉,皆由漢軍將士護送回了銀坑山。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