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項比試的是兵法,這對大部分選手來說都是軟肋。讀書識字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極為奢侈,即便能讀書,也優先考慮四書五經這些經學大作,兵書實在是下下之選。而且這個時代的書籍不像后世那樣譯文盛行,只靠自學幾乎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因此在初試,只有寥寥幾人選擇了兵法,這樣的結果讓諸葛亮并不是十分滿意,有勇無謀之人實在不宜在軍中擔任大將。
不過諸葛亮今日還是想看看這些選手中是否有精通兵法之人,他隨即讓愿意參加兵法比試的選手自行上前。
“兵法并非我所長,難免會有所出丑……但若就此退縮,丞相必然認為我膽怯……”趙統沉迷練武,讀書識字確實沒有下過太多的功夫,即便知道這次武舉要考核兵法,也只是草草地看了幾篇,囫圇吞棗。
就在趙統猶豫之際,鮑義則大步出列,這段時間他在關索的幫助下熟讀了《孫子兵法》,且由于關索在后世已經看過了《孫子兵法》的譯文,一并寫給了鮑義,使得鮑義對兵書有了一定的掌握,這也給了鮑義信心。
只不過,鮑義還不是第一個出列的,柳隱竟還比他快了半步,從神情上看,竟帶著比鮑義更充足的自信。
既有兩人帶頭,其他一些還在猶豫的也陸續鼓起勇氣,走上前去,趙統同樣不甘落后,咬了咬牙,也參加了這場兵法比試。
前后共計十人參加,還算沒有冷場,諸葛亮對此感到滿意,隨即令士卒搬上案幾,備好筆墨,并高聲宣布道“今日比試之題,乃《孫子兵法》,諸位且敘寫《始計篇》之大意。”
相比其他兵書,《孫子兵法》算是流傳最廣的,而《始計篇》又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文,顯然諸葛亮不想把考題設得太冷門,以免這些選手出丑。
正如諸葛亮所料想的那樣,一聽到要寫的是《始計篇》,不少選手都暗暗松了一口氣,這可能是某些人唯一讀過的兵書了。
選手們先后提筆在白帛上書寫,或快或慢,每個人都在努力回憶這篇兵法,盡可能敘寫完整。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趙統同樣絞盡腦汁,“這句是什么意思呢……”
苦思冥想之際,趙統的目光無意落在了對面不遠處的柳隱身上,只見柳隱正奮筆疾書,幾乎沒有什么停頓,與身旁幾名愁眉苦臉的選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家伙……莫非能文武雙全?”趙統頓時心中不甘,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憑著自己的感覺亂寫文章。
比試的時間為一炷香,時間到后,所有選手的文章依次交到諸葛亮手里。以諸葛亮的能力,自然能很快分辨出這些文章的成色,只是大部分時間,諸葛亮臉上都只有苦笑。
但也有那么幾個瞬間,諸葛亮也會露出一絲欣喜。
在讀完所有文章后,諸葛亮拿出其中一篇,交給身旁的書佐“將柳隱的文章當眾朗誦!”
“唯!”書佐立刻上前,開始高聲誦讀。
“孫子曰戰爭乃國家大事,事關軍民生死,國家存亡,不可不慎察慎思。故而當以如下五事,對敵我雙方進行判定,從而探索戰爭之勝負。此五事一為‘道’,二為‘天’,三為‘地’,四為‘將’,五為‘法’。所謂道者……”
通篇文章條理清晰,能十分準確地概括《始計篇》的大義,文辭雖然不是十分華麗,但聽上去也能讓人感到舒適,不少文臣都對柳隱的文章微微點頭,表示滿意。
“此番兵法比試,柳隱勝出。”眾人的反應是最好的證明,諸葛亮隨即當眾宣布這個實至名歸的結果。
“多謝丞相!”柳隱心中大喜,連忙躬身說道。
趙統難以置信地咋舌搖頭,鮑義則是苦笑著感慨人外有人,而其他選手自知和柳隱差距明顯,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本以為有我相助,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