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成都,丞相府
丞相府離皇宮不遠,不過由于諸葛亮還有一些事要處理,因此關索早到一步,在府外等候。
少時,諸葛亮的車架終于返回丞相府,關索隨即上前,對諸葛亮作揖行禮道“朝服未換,有失禮儀,還望丞相勿怪!”
諸葛亮也從關索的這身裝扮猜出關索尚未歸家,心中已然猜出八分,忍不住問道“長尋來得如此急切,莫不是為了荊州之事?”
“正是!”關索正色點頭道。
諸葛亮自然喜歡關索牽掛國事的精神,于是微笑著點頭道“長尋來得合時,少時幼常等人來到,便一同商議軍機!”
為了應付荊州的局面,諸葛亮決定集思廣益,早朝散去后便讓馬謖等丞相參軍共至丞相府議事。得知諸葛亮召見,眾人不敢怠慢,很快趕來。
丞相府正廳內,諸葛亮自坐中央,馬謖、關索等人按序坐在兩側。待眾人齊至后,諸葛亮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眼下魏軍陳兵南陽,威脅荊州,諸君有何見解,今日皆可暢談。”
“丞相,此定是魏軍虛張聲勢之計!”馬謖未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說道,“魏軍剛剛經歷慘敗,焉能發動大戰,無非是讓我軍將重心放到荊州,既無法安心修生養息,又能引起孫權警覺,離間兩方聯盟。”
“幼常言之有理!”諸葛亮十分贊同地點了點頭。南郡等地位于長江中上游,東吳位于長江下游,一直想著全據荊州,保證安全。季漢兵少,孫權最多蠢蠢欲動,可若有大軍集結,孫權便寢食難安了。
就連關索也多看了幾眼馬謖,不得不承認,馬謖確實有相當智慧的一面,諸葛亮能看重他,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個時候,前番武舉頭名柳隱在猶豫片刻后,終于開口道“丞相,隱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休元有話,但講無妨。”這一年多來,諸葛亮將柳隱帶在身邊,發現他確實多有見識,因此很想聽聽他能說些什么。
“聽聞大將軍年已六旬,曹魏此時調兵,是否在等待機會……”年輕的柳隱顯然有些拘謹,說起話來十分小心。
此話一出,眾人不由心中一緊,張飛的健康問題,著實是一個隱患。
“上個月我曾與三叔通過書信,得知三叔這段時日身體并無大礙,但他終究年事已高,又久戰負傷,誰也難保萬一……”關索想到這里,也覺得荊州之事可能比想象中的更棘手。
“依大將軍秉性,這等緊要關頭,他是萬萬不會退卻的,何況荊州如此重要之地……”諸葛亮則皺眉感嘆道。
荊州可戰之兵不過八千余人,雖然馬良、馮習等良臣,但真正讓魏吳兩方畏懼的擎天之柱,唯有張飛。
在荊州有可能面臨曹魏和東吳雙面夾擊的節骨眼上,眼下季漢能接替張飛的,除了諸葛亮外,恐怕再無他人,趙云同樣年事已高,其余如黃權、李嚴、陳到等人也難以獨當一面。
至于關索,雖然他才能出眾,但終究不過二十三歲,諸葛亮還不能把坐鎮一方的重任交到他手上,勢必難以服眾。
“丞相,不如趁曹魏立足未穩,請大將軍出兵先攻打南陽!”參軍杜義當即提議反客為主。
“不可,荊州方才從戰亂中恢復元氣,不宜妄起兵戈!”諸葛亮卻是果斷搖頭道,“更兼司馬懿此人足智多謀,主動出擊,必不能取勝,反倒會給東吳可趁之機!”
“丞相,何不假意讓大將軍會成都,誘曹魏出兵?”馬謖忍不住說道。
“眼下荊州兵少,若是主動增兵,則必會被司馬懿識破誘敵之計!”諸葛亮沉思片刻后,仍是擺手道,“何況荊州久經戰火,眼下稍有好轉,不到萬不得已,不宜在荊州大動干戈!”
關索同樣微微搖頭,對手若是司馬懿這只老狐貍,一般的計策肯定行不通的。
如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