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襄陽郡,宜城
宜城南面三十里有一條夷水,起源于房陵縣,后世稱作蠻河,是北往襄陽必須跨過的河流。此刻,李嚴、馮習、傅彤與六千漢軍正列隊與夷水南岸,備好船伐,等候消息。
大約半個時辰后,幾名斥候劃著船,從夷水北面而來。待到船只靠岸,為首一人飛快地來到李嚴面前,拱手道“啟稟將軍,前方宜城、邔縣兩地皆無魏軍,兩處縣長皆保城自守,尚未失陷!”
聽完斥候的匯報,李嚴卻是微微皺眉,搖頭道“若按常理,魏軍完全可以奪下這兩座城池,堵住我等進兵之路……”
“正方莫非以為其中有詐?”身旁的馮習聽出李嚴言外之意,忍不住說道。
“圍點打援,司馬懿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李嚴森然說道,“我軍越是靠近襄陽,便越是兇險!”
“可襄陽危在旦夕,豈能再拖延時日!”偏將軍趙和是個急性子,當下便克制不住。
“放肆!本將何曾說過不救?”李嚴十分慍怒地喝道,“只是若無周密安排,連累三軍,我等豈非成了大漢罪人!”
“正方之言確實有理!”馮習連忙出來打圓場,隨即提議道,“不如我率江陵兵馬在前,正方與傅將軍領(lǐng)兵在后接應,以防不測!”
“如此也好。”李嚴思忖片刻,終于點頭道,“兩路人馬需互換軍情,休元切不可孤軍深入!”
商議已定,漢軍遂集體渡過夷水。馮習與趙和領(lǐng)兵三千先行,李嚴與傅彤領(lǐng)兵三千押后,兩支隊伍皆謹慎地往襄陽進發(fā)。
宜城通往襄陽的這條路上,草木十分茂盛,山丘林地極多,前部的馮習時時刻刻都繃緊了神經(jīng),讓所有斥候全部出動,四處哨探,看看是否有魏軍的行跡。
只是一天下來,大軍行了六七十里,眼看前面就是中盧縣城,仍沒得到一點兒關(guān)于魏軍的消息。
“按這個速度,我等明日便可抵擋襄陽……”馮習不由得暗自思忖,心中更是疑惑,“這魏軍究竟有何打算?”
可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最后一名派出去的斥候也趕了回來,高聲道“左將軍,前面有一隊魏軍正往中盧縣而來!”
“到底還是來了!”終于等到魏軍,馮習豈敢不敢大意,連忙問道,“領(lǐng)軍將領(lǐng)是何人?有多少兵馬?”
“是兩員偏將軍,一個叫張虎,一個叫徐蓋,麾下大約兩千余人!”斥候立刻回答道。
如果是關(guān)索,自然知道這兩人是什么來路,但馮習和趙和哪里清楚,只當是兩個無名之輩。趙和第一時間惱怒地罵道“不過兩個偏將軍,竟敢犯我大漢城池!”
“中盧乃是小縣,城內(nèi)郡兵不過五十余人,如何擋得住這兩千魏兵?”馮習不想失去這么一個據(jù)點,立刻對趙和說道,“你速領(lǐng)兵一半,先去支援中盧,我?guī)еZ草輜重隨后便到!”
“唯!”
趙和早已迫不及待,當下領(lǐng)命,帶了一千五百余人,快速往北方中盧縣方向而去,行了大約十里。果然看到大批的魏兵聚集在中盧城下,高聲叫罵不止。
“城上的蜀兵聽著,早早投降,可免一死!!!一旦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豈有此理!”趙和當下大怒,立刻揮軍向前,并在馬上大喝道“魏軍休得猖狂!”
看到季漢援軍已到,張虎和徐蓋未及多想,急忙對一眾士卒喊道“蜀軍來了!快撤快撤!”
魏軍很快便開始慌忙逃竄,隊形混亂不說,甚至還有許多旗幟和兵器丟棄在地,宛如喪家之犬一般。見此情景,趙和當即冷哼道“無名鼠輩,帶兵竟如此不堪!”
不過看到魏軍尚未走遠,趙和突然心中一動“魏軍勢大,若不乘勢多殺幾個,幾時救得了襄陽!”
想到這里,趙和立刻振臂高呼道“將士們,隨我追擊,殺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