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截,而是伏兵截殺。如此一來,丁奉便能抓住機會,一舉大破魏軍。
戴陵既死,魏軍更是如喪家之犬,亡命奔逃,被一眾蠻兵殺得血流成渠,山林間到處都是魏軍遺骸。而負責接應的胡驍得知大軍有難,立刻率兵前來接應。
今夜在前隊假扮丁奉的乃是牙門將謝金,很快便與胡驍的這路魏軍交鋒。謝金跟著關索多年,箭術更是大有長進,弓弦聲響,必有一名魏兵倒地。蠻兵們亦是弓弩、手戟齊發,胡驍麾下魏兵不多,見了這陣仗,哪敢親自上前,只能指揮士卒高聲吶喊,奮力擊鼓,希望能以聲勢震懾漢軍,將其逼退。
然而出乎胡驍意料的是,戴陵這么快便身首異處,腦袋更是被漢軍用長矛挑起,帶至陣前。
“戴陵首級在此,降者皆可免死!負隅頑抗者,格殺勿論!”
在丁奉的怒吼聲中,魏軍所剩不多的斗志轉瞬奔潰,也不管那長矛挑的是不是戴陵的首級,撒腿就跑,逃不掉的只有跪地請降。胡驍見大勢已去,唯有火速帶著殘兵敗將撤退。
魏軍方才逃出山林,卻看到自家營寨火光沖天,原來王甫早就帶著數百蠻兵,趁著魏寨空虛,一舉得手,掠奪糧草輜重無數,更各處放火,讓大寨陷入一片火海。
“唉,速去投奔夏侯將軍!”敗得如此徹底,胡驍自知荊山是守不住了,離此最近的魏寨是東北方向二十余里的白楊灘。養傷的夏侯儒正率兵兩千與大量船只鎮守于此,堵住漢水要路。
丁奉哪里肯讓魏軍輕易逃脫,率領蠻兵又窮追了十余里,一路上又砍殺俘獲魏兵無數,直到王甫親自過來,方才勸住丁奉。
“將軍今日已大獲全勝,眼下宜先派人往襄陽打探消息,然后再決定如何進兵!”由于尚不清楚襄陽一帶的局勢,王甫始終存了一絲謹慎。
此番大捷離不開王甫的出謀劃策,丁奉對王甫的建議也十分聽從,當下命全軍清點戰果,安營扎寨。今夜前后擊殺魏兵近兩千人,俘虜近千人,更擊殺敵方主將戴陵,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漢軍的士氣,對接下來的支援襄陽更充滿信心。
而位于白楊灘的夏侯儒在胡驍這支敗軍到來后,方才知道噩耗,唯有第一時間向司馬懿和張遼稟報。
正是得知如此敗報,張遼才第一時間放棄攻城,決定從長計議。當天晚上,位于中盧的司馬懿在收得夏侯儒的書信后,更是氣得火冒三丈。
“戴陵如此誤事,縱他不死,我亦不能容他!”嚴令戴陵堅守不戰,未曾想還是落入敵人圈套,自己陣亡不說,更損折近三千士卒,還將守住荊山的要道給丟了,如何讓司馬懿不惱火。
“蜀軍既走出荊山,只怕諸葛亮的后續大軍不日便會抵達……眼下唯有盡快攻克襄陽,如此方能讓蜀軍空忙一場。”
次日一早,司馬懿命文聘領兵四千,留在中盧看住李嚴與馮習這路魏軍。司馬懿自率樂綝與其余將士,北上匯合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