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長尋雖提議與孫權重修盟好,但想來別有深意吧。”諸葛亮單獨與關索密探,足見他相信關索今夜所言之事定會十分重要。
“丞相,眼下我大漢雖能同時抵御吳魏入寇,但長此以往,必會大損國力,更無法開疆擴土。”關索徐徐說道,“因此與東吳和好,乃是權宜之計!”
關索說到這里,卻是逐漸壓低聲音:“盡管如此,索想來也因對東吳暗中使絆……”
“如何暗中使絆?”諸葛亮眉毛一挑,忍不住問道。
“不知丞相是否還記得士燮之子士徽?”關索當下便問道。
“自然記得。”諸葛亮點頭道,“昔日長尋曾建議我借此人之手,攪亂交州,我也暗中匿名寫信與他,多年來已有數封。”
“如今孫權任命的交州刺史乃老將呂岱,此人勇謀兼備,更勝前任刺史步騭!想來孫權之意,士徽已經知曉!”關索冷笑道。
“索以為,眼下應盡快前往交州打探消息,士燮年過九旬,難保萬一!”關索徐徐分析道,“他若一死,士徽極有可能擁兵自立,交趾臨近益州,他更有可能向我大漢示好,以求援助。”
“大漢雖不能派兵前往交趾,但可指點其如何應對呂岱,甚至可以運送部分物資!”關索越說越興奮,“只要呂岱拿不下交趾,孫權勢必會派大軍前來!交趾荒外蠻夷之地,多有瘴氣毒蟲,吳軍若去,難保不會發生疾病,就算重奪交趾,也勢必付出極大代價。”
“此事……容我思慮一番。”諸葛亮卻是微微皺眉,“我會先派人前往交趾打探消息!”
關索的這個提議,差不多是仿效孫權當年在益州南中叛亂時的所作所為,用內亂牽制東吳。但在諸葛亮看來,想法固然是好的,但真要付諸行動,必須十分隱蔽,以免露出破綻交惡孫權,這樣不利于日后北伐。
何況士徽此人究竟能不能靠得住,也讓諸葛亮深感懷疑。
關索心中微嘆,差不多也猜到了諸葛亮的顧慮,便不再多言,隨即告退。
往后的這一段時間,諸葛亮在江陵密切關注魏軍與吳軍的動向,據公安的寇封來報,吳軍已經開始陸續撤離陸口,返回建業。陸口守將則是由大將朱然代替諸葛瑾,這對季漢來說并不是一個十分友好的信號。加上孫權并沒有急著回信諸葛亮,這也讓諸葛亮始終不敢放松對東吳的警惕。
至于襄陽那邊,李嚴按照諸葛亮的吩咐,一邊在漢水南岸布置防御,一邊修補襄陽吊橋、城門與破損的城墻。李嚴也確實很有才華,在他的組織下,一切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據斥候來報,魏軍也有大部分士卒隨張遼返回洛陽,想來是曹丕知道無力攻克襄陽,因此知難而退,只讓司馬懿繼續留守南陽。
如此看來,荊州的危機暫時解除,不過另有一個重要的消息傳到江陵,那便是交趾真的如關索預料的那樣發生變故,士徽真的在士燮上個月病逝后,便開始暗中招募士卒,并大肆籠絡人心,并向駐守在益州南部的庲降都督李恢致信,表示自己擔心失去交趾的統治,希望投靠季漢,請求援助。
此事關系重大,李恢第一時間告知劉禪,而朝中眾臣也沒有統一的意見,最終還是交由諸葛亮處理。先前諸葛亮已將荊州之事詳細地匯報給劉禪,并請劉禪著手安排張飛后事。
得知交趾有變,諸葛亮立刻召集眾文武商議對策。馬謖第一時間建議道:“丞相,孫權外托盟友,實則奸詐無比,何不借士徽之手,攪亂東吳后方!”
“馬參軍所言極是!”陳到此番也對孫權背盟之事深感痛恨,當即贊同道,“只要吳軍忙于應付內亂,便無力犯我荊州!”
其余之人也多數附和,唯有馬良深表擔憂地說道:“丞相,我大漢眼下若要全力北伐,勢必要與東吳修好,公開支持士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