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魏延則是清楚地聽到魏軍寨中傳來的大片慘叫,頓時清楚是元戎弩大顯神威,立刻激動地喊道:“將士們,繼續填補溝壑!準備沖鋒!”
趁著魏軍陷入混亂,漢軍將士紛紛加快動作,轉眼便將眼前的兩道溝壑填補完畢,前隊將士踩著石塊跨過障礙,沖向魏軍營寨,企圖強行攻入營寨。
“快,攔住蜀軍!”郭淮也顧不得思考漢軍是如何做到亂箭齊發的,他急忙調集刀盾兵與長矛兵,重新聚集在柵欄后面,好在兩道溝壑距離營寨尚有三四十步的距離,給了郭淮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整。雙方士卒又一次開始了白熱化的短兵相接,怒吼聲、兵刃的碰撞聲以及中創后的慘叫聲,轉眼便響徹天際。
魏延方才被流失射中左臂,但他輕傷不下火線,換上大砍刀與魏兵血戰,刀法依舊兇狠,轉眼便劈死多人,漢軍將士在魏延的激勵下,無不奮勇。
“援兵還沒到嗎……”郭淮并非悍勇武將,無法像魏延一般上前搏殺,只能不斷將士卒聚集在南門。奈何魏軍因為方才那一波箭雨傷亡極大,又被漢軍突入到寨前,此刻地利盡失,越發地堅持不住。
危機之時,東北方向突然喊聲大作,正是魏將李玉率軍前來支援。終于盼到支援,寨中魏兵人人生出希望,重新燃起斗志死斗漢軍。
“快!加緊劃向寨門!”聽到那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李玉就知道漢軍攻寨十分兇猛,于是他命士卒高聲吶喊,好讓郭淮及其將士心安。而魏寨臨近渭水,南門就在河畔附近,魏兵只要下了船,便可立刻進寨支援。
“將軍,前方出現蜀軍!”
就在這時,前部魏兵忽然發現,渭水上游正有一支船隊順流而下,向魏軍沖來,看他們的軍服,分明是漢軍無誤。
“居然會有蜀軍?”李玉頓時震驚不已,這路漢軍究竟是從何處殺來的。
原來當日馬超在隴西將涼州地圖交給關索的時候,又繪制了一封,派人送到諸葛亮手上。相比隴西,馬超對天水更為了解,因此他在圖上指出,洛門所在的緹群山西側,有一段地勢相對平坦之處,下山后可見一處灘頭,只是十分狹小,早年曾有百姓在此處捕魚。諸葛亮派斥候按照圖紙所畫的位置幾番探查,耗費許多時日伐木尋路,終于找到了這個灘頭,確實只夠不到五百余人駐腳。
不過諸葛亮和眾武將參軍都認為,洛門已被魏軍牢牢占據,東西一帶幾乎都是險峻山路,馬超的這個灘頭,是漢軍唯一可以上船的渡口,若想攔截魏軍的水路援兵,必須從這里派兵出發。
只是漢軍就地伐木造筏,時日緊張,加上灘頭狹小,就算讓士卒等在山路上依次登船,諸葛亮估計最多也只能派兵一千。一旦與魏軍大隊人馬交鋒,這一千人馬便是處境危險,即便戰事不利,也無法輕易撤離,極有可能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