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軍中,關索將馬超之事,包括所說之話,都一一告知給馬岱。馬岱悲傷之余,也立刻帶著數名騎兵前去尋找馬超,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馬超曝尸在外。
而漢軍也將戰果清點完畢,靈武谷一戰,鮮卑人中箭中石、自相踩踏、跌入山澗,前后竟有五千余人被漢軍擊斃,算上跟著修武盧一同覆滅的敵軍,關索算來,只有不到兩千人逃出生天。而從這里返回黃河北岸的鮮卑大營尚需一天一夜,疲兵傷兵如何堅持得住?這樣一算,能順利回去的,幾乎十不存一。
軻比能既死,鮮卑之敗已是早晚問題,關索也不心急,眼下大軍十分疲憊,外加馬超將故,軍心難免動搖。關索便令眾將士在靈武谷外歇息一日,明日再做計議。
到了正午,馬岱也帶回了馬超的遺體,據他描述,馬超最后是坐在一塊巖石上,溘然長逝,眉目安詳,仿佛睡著了一般。
“看來馬超在最后時刻,終于獲得了安寧……”回想起馬超臨終前的那番自白,關索不由得感慨萬千。
“不知將軍想讓驃騎將軍葬在何處?”關索又忍不住問馬岱。畢竟馬岱是馬超的從弟,作為親人,馬超身后之事,應該征求他的意見。
“兄長子女雖在成都,但此去成都千里之遙,山水迢迢極為不便……”馬岱躊躇再三,方才嘆息道,“兄長這一年來在武威甚得人心,我想將他葬在那里,也不至于太過冷清……”
“好,此事全賴將軍費心了。”這是馬家的私事,關索自然不會多嘴。
次日,關索率領眾將士出發,往南進兵。一路上,關索命士卒用長矛高高挑起軻比能的首級,并讓人沿途吆喝軻比能死訊。一些躲在山林間的鮮卑殘兵,本就狼狽不堪,得知軻比能已死,干脆壯著膽子,向關索請降。關索倒也沒有狠下殺手,盡皆押下,沿途共俘虜了三百余人。
雖然鮮卑都是胡人,但是關索身為蠻兵統帥,也不能一味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何況,若非戰情萬不得已,關索不想屠殺俘虜,一來會給自己的名聲帶來麻煩,二來會白白浪費勞動力,這對人口本就薄弱的季漢來說實為大忌。
漢軍一路上并沒有遇到什么麻煩,然而,在距離黃河北岸尚有四十余里時,前面忽然出現了一隊鮮卑兵馬,關索遠遠眺望,估摸著接近三千人。
“全軍列陣!”關索大喝一聲,漢軍將士齊刷刷擺好陣型,隨時準備展開進攻。
不過鮮卑兵馬并沒有輕易靠近,只是遠遠地勒住馬,陣中出來一個嗓門極大的士卒,對著漢軍陣中高喊道:“敢問前面是哪位大漢將軍?”
“我乃大漢平北將軍關索!”關索厲聲喝道,“你等又是什么人!”
聽到關索的名號,鮮卑陣中忽然有人高喝一聲“放下兵器”,近三千鮮卑將士齊刷刷丟到長矛、腰刀、弓箭,然后下馬,為首一名首領走上前來,學著漢人的模樣作揖道:“我乃鮮卑成律歸,特來向關將軍請降!”
成律歸說完,往后一揮手,數十名鮮卑人拎著一群人頭跑出陣來,。“這些首級,是軻比能愛將蓋樓和與近百名不愿歸降大漢之人,請將軍過目!”
原來,當日在鮮卑后隊的兩員悍將獨孤烈與蓋樓和,獨孤烈在靈武谷身中數箭,在撤退路上便失血過多而死。至于蓋樓和,則僥幸逃出生天,一路上不斷收攏敗兵。可當他得知漢軍仍然死死把控靈武谷,斥候無法進去探聽消息后,蓋樓和只能先率殘兵逃回黃河北岸營寨,一路上多有傷兵不治而死,最終回到營寨的,不過千余人。
而成律歸得知鮮卑慘敗的消息,驚恐之余,也堅定了投降之念。他知道蓋樓和對軻比能忠心耿耿,當天晚上,成律歸以商議軍情為由,請蓋樓和進帳議事,可他早已暗伏刀斧手,將疲憊至極的蓋樓和輕松斬殺,然后率兵起事。他原有本部人馬兩千多人,兵力占據上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