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索看來,李嚴若是和別的魏將交戰還好,但要和司馬懿斗,那肯定是要吃苦頭的。
不過關索因為和李嚴曾在南中之戰有過節,所以關索要去襄陽可不是為了李嚴。只是不僅他弟弟關興在襄陽,周倉、吳班等人同樣和他交情深厚,關索怎么說都得顧慮他們的安危。
“二弟若能去襄陽,三弟可無憂矣!”站在文臣之列的關平正在擔心關興,看到關索主動請纓,頓時松了一口氣。
諸葛亮很清楚關索前往襄陽的目的,雖然他也知道關索和李嚴的關系,但在慎重考慮之后,諸葛亮倒是覺得關索的提議未必不可行。
當年南中之戰,即便關索與李嚴不睦,二人也同心協力,先后擊敗雍闿、高定,并未耽誤大事。如今面對狡詐的司馬懿,有關索在,諸葛亮多少也會放心一些。
“陛下,征西將軍智勇兼備,足可前往襄陽,以防不測!”諸葛亮當即向劉禪說道。劉禪也深表贊同,遂命關索領五千蠻兵,前往襄陽。
其實,諸葛亮還有一層深意,恐怕是連關索都沒有想到的。
按照諸葛亮當年的《隆中對》之策,一旦大舉伐魏,涼州、漢中的兵馬會由諸葛亮本人親自統率,東向長安。而荊州將士則需一員上將領兵,北伐宛城、洛陽。諸葛亮這一年來,也在苦思何人可自關羽之后,擔此重任。
趙云年事已高,眼下身體雖然硬朗,但難保日后。其余如魏延、李嚴、馮習、吳懿等,雖然官職極高,但能否獨當一面,諸葛亮還是心中沒底。
至于關索,雖然才能過人,但終究年少,統領數萬之眾會否出現人心不服的情況,諸葛亮也在考慮之中。
或許是關羽當年北伐失利的陰影尚在,諸葛亮如今也十分謹慎。眼下不如趁這個機會,檢驗一下關索與李嚴的才能,看看究竟誰能擔當起統領荊襄大軍的重任。
散朝之后,關索回到家中,向胡氏說明自己將要前往襄陽,胡氏自然高興他能去照顧關興。鮑淑蕓知道此事后,也不多言,只望關索萬事小心。
“二弟,我知你和李嚴曾有過節,但還是國事為大,切莫沖動!”關平忍不住叮囑道,“你有五千蠻兵相隨,想來他亦不敢過分為難你!”
“大兄放心!小弟自有分寸,絕不會意氣用事!”關索微笑著點了點頭。
而諸葛亮由于決定明日便啟程返回涼州,故而時間緊迫,今日也沒有特意關照關索什么。經過這么多年的歷練,諸葛亮也相信關索越發成熟,會以大局為重。
三日后,關索帶著朝廷分發的糧草輜重,率領五千蠻兵再次啟程,當日諸葛亮交給他的兩千鮮卑戰馬,此番也一并帶了過去。經過關索與謝金不斷的操練,已經有兩千天賦突出的蠻兵可以很好的駕馭戰馬,關索便將五千蠻兵分成三千步卒,兩千騎卒,且演練了更多的戰法和方陣。
從長江走水路前往荊州速度極快,抵達江陵后,關索特意去拜見荊州刺史馬良,向他詢問了一下荊州近日的情況,尤其是東面江夏吳軍的動向。
如今的關索和馬良同為四征將軍,地位相仿。馬良對關索的功績也心悅誠服,于是耐心地向關索訴說道:“自韓綜投降魏軍后,江夏一帶人心極為不安,幸有江夏太守孫奐安撫,吳軍方才沒有大規模的叛逃。如今諸葛瑾又領兵駐守武昌,江夏吳軍將近萬余,想來足以防御魏軍。”
“將近萬余……”聽到江夏有這么多吳軍,關索當即皺眉道,“使君,東吳雖說希望大漢助其抗擊魏賊,但仍需提防其中有詐!”
“關將軍之言極是。”自東吳兩番偷襲荊州后,馬良顯然也不信任孫權,“眼下江陵約有兵馬五千余人,又有馮休元(馮習)、輔元弼(輔匡)二位將軍協助鎮守,吳軍就算有心來犯,亦無能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