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以致眼下并無一人能為關索分辨。
“若是糜公尚在,他定會出面為二弟說情……”關平微微搖頭,不由把目光落在了光祿勛黃權的身上。
其實李嚴自成為鎮南將軍后,便派人前往黃權府上提親,愿和黃權結為兒女親家。而黃權也認為李嚴官職顯赫,才能出眾,是個聯姻的合適人選,故而同意將長女嫁給李嚴之子李豐。而與托孤大臣聯姻,使得李嚴的腰桿子更硬了許多。加上黃權乃是益州本土官員,深受許多益州世家大族的擁護,李邈便是其中之一。
在李邈的煽風點火下,矛頭幾乎完全對準了關索,可能考慮到黃權這一層的關系,似乎無人提及李嚴損兵折將之事,至少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不過,黃權到底是劉備器重的托孤大臣,公私分明。他猜到朝中眾臣的顧慮,索性主動開口道:“陛下,關征西終究殺敗魏賊,若非他此番設計,李鎮南及許多將士只怕性命難保。此番兩位將軍皆有過失,但念二人往日功績,我看此事還是交由丞相處置為好!”
沒有當眾強調李嚴的過錯,已經是黃權對親家最大的維護。不過黃權也知道,朝中只要還有諸葛亮在,那自然是賞罰分明,別說黃權,就連劉禪說情都未必有用。李嚴不聽關索勸諫,貪功冒進以致損兵折將,肯定逃不掉處罰。
甚至連李嚴本人也知道自己被諸葛亮貶官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也不想自討沒趣,請黃權幫忙說情,沒準還會惹黃權反感。
“陛下,光祿勛之言是也!關征西統率蠻兵多立戰功,若因此事便奪其兵權,只怕將士寒心!”廷尉程畿第一個出列贊同黃權,其實這番話他早就壓在心里很久。
“臣附議!”
既有黃權帶頭,其余大臣也都紛紛附和。劉禪也順水推舟地點了點頭:“好!就依眾卿之言!”
劉禪同樣覺得此次事件有些棘手,便推給諸葛亮來處理。雖然他也覺得關索此次行事有些不妥,但畢竟殺退魏軍,也不曾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也不必過于懲罰。
劉禪隨即讓蔣琬等丞相府官員,將此事匯報給諸葛亮。劉禪更親寫書信,差人送往天水。
除了李嚴和關索的事情外,劉禪又下詔撫慰周倉、黃襲等陣亡將士。至于那個投降魏軍,獻出襄陽的王沖,家中除了一個妻子外再無其他親人。劉禪又看在王甫等廣漢王家臣子多為季漢效力的份上,便從輕發落,沒收其家產,并命其妻子返回娘家,來日改嫁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