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雖然不是從諫如流的君主,但也算心胸寬廣。歷史上的他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便開始大興土木,耗費民力。高堂隆等諫臣屢屢上奏勸阻,曹睿雖不采納,但也能善待臣子,不用刑罰阻塞言路。
此刻的曹睿正是英明之時,自然渴望賢臣多進良言。而鄧艾也壯起膽子, 徐徐說道:“臣聞諸葛亮乃,乃是能臣,想來他定會竭,竭力安撫蜀中官吏軍民。更兼西蜀眼下尚有良將多人,聽聞關羽之子關,關索更是膽略過人, 深得將士之心。而祁,祁山秦嶺道路崎嶇,王師進兵涼州與漢中, 勢必要多,多添軍糧。縱然如此,亦有諸多不便。若,若遇上雨天,棧道損毀,更會使大軍陷入困境。”
“故,故而臣私以為,眼下并非滅蜀良機。不過陛下仍可與孫,孫權暗中聯合,堅定其吞并荊州之心。然,然后王師南下襄陽,與東吳瓜分荊州。若,若能使西蜀失去荊州,則只需守住雍州,便,便能遏制蜀軍之勢。”鄧艾雖然口吃, 但頭腦異常地聰明,早就從大方向思考過戰略問題。
“而臣前, 前番于石亭見陸遜用兵,雖有智,智謀有余,但其見援兵旗幟便倉促撤離,且未派兵,兵馬追擊,足可證明其膽,膽色欠缺。想來孫權早已交代過他,絕,絕不可與王師力戰。”鄧艾甚至能從石亭之戰的小細節推斷出孫權與陸遜的內心所想。
鄧艾說到這里,再次拱手道:“蜀軍難進,吳,吳軍亦不敢輕易入寇。到時國家休養生息,積蓄錢糧士卒,數,數年之后,必能國力大,大盛,縱使吳蜀聯合, 亦是難擋天威!”
“荊州……”曹睿想到這里, 不由得感慨道,“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皆相同耳!驃騎大將軍昔日亦向朕上書,亦當與東吳聯手,先取荊州,困西蜀于山巒之中。”
“陛,陛下謬贊!臣,臣乃一介小吏,如何敢與驃,驃騎大將軍相提并論!”鄧艾頓時受寵若驚,趕緊連聲謙遜。
“只是自石亭一戰,大魏也與東吳交惡,想來孫權不敢與朕聯手伐蜀。”曹睿這時又頗為憂慮地嘆息道。
“陛,陛下勿憂。石亭之役,乃是孫,孫權為求自保,故而主動引,引誘大司馬深入吳境。”鄧艾則忍不住分析道,“臣料其終,終是想守江自保,荊州一日不,不在其手,他便一日不得安心。正,正因如此,孫權仍可為大魏所用!”
曹睿微微點頭:“但愿孫權果如卿所言。”
曹睿當即決定,一面多派斥候前往季漢境內,尤其是成都探聽消息。根據司馬懿所說,李嚴降魏,關索勢必不能獨善其身,肯定會受到朝廷的懲處,事態會如何發展,讓曹睿可是十分的期待。
另一方面,曹睿也開始心中臻選一名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東吳,修好的同時并勸孫權與曹魏合力攻取荊州。
至于鄧艾,曹睿又和他交談了許多,鄧艾也能表達出獨特且極有道理的見解。曹睿對此深為滿意,他甚至覺得以鄧艾的才能擔任一個豫州主簿,顯然有些屈才了。
想到這里,曹睿當即笑道:“不知卿可愿前往軍中任職?”
“臣,臣乃小吏,辛蒙圣上器重,萬,萬死不辭!”鄧艾第一時間伏拜于地,“愿,愿聽圣上差遣!”
曹睿早已拿定主意,高聲宣布道:“朕便加封卿為大司馬參軍。卿離開洛陽后,便可前往壽春!”
鄧艾本在激動之中,只是一聽“大司馬”三個字,心中的喜悅瞬間涼了大半……
去哪里不好,偏偏要去差點將他斬首的曹休麾下。曹休的為人,鄧艾可是領教過了……
當日曹休因石亭慘敗惱羞成怒,便想處死屯田小吏鄧艾,出口惡氣。幸得賈逵攔住,方才讓鄧艾逃過一劫。不過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加上賈逵為人君子,因此他并沒有在彈劾曹休的表章上特意說明此事,只向曹睿申辯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