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備征伐荊州之時,孫權受形勢所迫,曾向曹丕請降,最終受封吳王、加九錫。可孫權內心深處仍是以此為恥,他繼承父兄基業,雄踞江東,一直懷有登基稱帝, 三國鼎立之心,豈甘久居人下。
然而自季漢重新奪回南郡等地后,孫權完全掌控的土地只有揚州、交州以及荊州數郡。別說曹魏,就是和季漢比也稍有不及。加上孫權既不能像曹丕一樣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又不能像劉備一樣用漢室宗親的身份繼承漢統,自立為帝實在名不正言不順,稍有不慎便會大失民心,這讓他更加不敢輕舉妄動。
隨著吳軍這些年屢屢受挫,甚至交州七郡都開始叛亂, 孫權便更加收起稱帝之念,只能先焦頭爛額地處理內憂外患。
然而這一次,陸遜在東吳即將傾覆之際,用一場大勝重創曹休,前后擊殺生擒近兩萬魏軍將士,繳獲的物資錢糧更是不計其數。當日叛逃的鄱陽守將翟丹也在此戰中被吳軍斬殺,首級送到建業示眾。
石亭大捷,可以說讓孫權好好揚眉吐氣了一番,自十年前襲取荊州,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么心花怒放過了。他知道曹休此次慘敗必然大傷東線魏軍的元氣,東吳將士也彰顯了強悍的實力,江東至少能保證五年安全。
雖然武昌那邊邾縣失守,孫朗敗亡,但東吳的后起之秀諸葛恪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吳軍扳回一程,擊殺晉宗,大敗韓綜, 也算是和魏軍打了一個旗鼓相當。何況這點損失和石亭大捷相比, 實在不值一提。
至于交州,悍將高壽也迅速平定了交州中最靠近揚州的蒼梧、南海二郡。雖然東吳眼下尚無余力深入交趾,討伐士徽,但諸多叛亂分子也不由得畏懼吳軍,紛紛偃旗息鼓。合浦、郁林二郡首先開始恢復安定,給孫權徹底平定交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好事成雙,消息在揚州傳開,官吏軍民無不歡欣雀躍,原本惶恐的人心也逐漸平復。而孫權見曹魏之患暫除,便又開始惦記起他心心念念的荊州。他知道自己一旦稱帝,季漢必然不喜。如若兩家翻臉,那么位于長江上游的荊州平原地帶便如一把尖刀懸于他的頭頂,隨時可以給東吳致命一擊,這握刀之人,便是漢軍。
欲稱帝,必奪荊州!這時孫權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年近半百的他自上次大病一場后,便越發地不想再等了,如果東吳的帝業無法在他自己手上完成,那么他的后輩更加看不到希望。
很快, 張昭與陸遜這兩位文武領頭重臣先后來到,拜見孫權。由于商議的是一等一的軍事機密,為防泄露,孫權便只讓他二人前來。
見禮完畢后,孫權當即將關索的事情說與二人,然后正色問道:“西蜀占據荊州多年,眼下雖因曹魏強盛,與我東吳盟好,然難保日后不會反目。孤若起兵攻取荊州,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張昭與陸遜聞言,皆是面色微變。張昭思慮片刻后,立刻進言道:“大王!荊州位于長江上游,確不可落于他人之手。然前番曹休、文聘入寇,西蜀亦為江東分魏軍之勢,此時若出兵征討荊州,師出無名也!”
“話雖如此……”孫權的臉色瞬間閃過一絲陰沉,“但前番呂定公、徐文向與五千精兵殞命交州,孤始終覺得此事與西蜀脫不了干系!”
自得知五溪蠻王“薩拉牙”與“巴天逵”殺得交州吳兵全軍覆沒后,孫權便多派細作前往五溪之地查探,也得知那兩個蠻王確實招募了許多交州流民,更收獲了交州才有的珍珠。
只是兩人麾下的蠻兵皆未說過大軍曾前往交州,細作也無法長時間待在五溪,故而探聽到的情報十分有限。孫權對此也是無比疑惑,也不知是不是兩個蠻王故意不敢承認。
之前,孫權派使者前往成都向季漢示好時,也直言五溪蠻夷前往交州殺害東吳將士,希望季漢可以在自己境內討伐這些兇徒。劉禪自然知道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