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見曹纂已被趙統死死纏住,難以脫身。而下山的魏軍將士已然全數覆沒,就算自己一人逃回,日后也難免問死罪,還不如戰死沙場,從而讓家眷得到朝廷撫恤。一念至此,楊秀也無奈地朝丁奉大叫道:“蜀將休得猖狂, 我且與你拼了!”
二將轉眼交鋒,楊秀雖懷必死之心,但丁奉也是季漢十分驍勇的悍將,絕非楊秀這等普通魏將可以抵擋。二將斗到十合之上,丁奉看準破綻,狠狠一矛, 將楊秀刺死與馬下。
至此,曹纂帶下山的一千九百名魏軍將士, 除了極少數四散奔逃的士卒,其余非死即降,眼下唯有曹纂一人負隅頑抗。
丁奉取了楊秀首級后,縱馬返回。而數十名蠻軍騎兵手持弓箭,環繞在趙統與曹纂身邊,只因眼下趙統處于上風,故而無一人上前助戰,只需以防萬一即可。
曹篡此刻已是殺得渾身是汗,雙臂幾乎無法抬起,若非天生臂力過人,早已落敗多時??哨w統吸取當年敗給柳隱的教訓,眼下不驕不躁,十分從容地消耗曹纂的體力。曹纂又看到丁奉手上的楊秀首級,另外兩名牙門將也投降了漢軍,更是氣得瞠目欲裂,怒吼道:“蜀賊欺我太甚!??!”
伴隨著一聲破音吶喊,曹纂拿出了幾乎自己僅剩的所有力量,將手中的大刀高高舉起, 對著趙統當頭劈下。這一招氣勢驚人, 丁奉與一眾蠻兵皆不由一驚。
可趙統卻是眼神一變,手中長矛猛地往上一撥,矛尖貼著刀面,十分巧妙地將曹纂的大刀撥到一旁,化解了這雷霆萬鈞的一擊。趁著曹篡無力招架,趙統用矛桿快速一掃,輕輕松松地曹纂打下馬來。
“可恨,可恨啊……”曹纂虛弱地躺在地上,十分不甘地瞪著趙統,艱難地說道,“若非我與那關興鏖戰近兩百回合,諒你這無名之徒,如何是我對手!”
“呵!足下所言不差,若非關興將軍先與你交戰,只怕我未必敵得過你!”趙統卻不生氣,只是淡淡地承認道。適才交戰,二人旗鼓相當, 最終還是趙統靠消耗戰術,拖垮了曹篡, 對于曹纂的本領,趙統也是心服。
“然而兩軍交戰并非個人逞強,為將者豈能一味斗勇而缺少謀略!”趙統正色說道,“就算我武藝不及你,今日你也要死在我的手上!”
聽完這一番話,曹纂方才明白戰場廝殺乃成王敗寇,自己自負武勇過人,不已大局為重,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也是罪有應得。
“……動手吧!”曹纂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索性把頭一揚,閉目待死。
丁奉與趙統皆是心中嘆息,這曹篡倒是一條好漢,雖然年少氣盛,但經歷過挫折,日后未必不能成為一員良將??伤遣苄葜?,魏國宗親,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投降季漢的。
趙統不再多言,一矛刺出,結束了曹纂的性命。丁奉本想上前祝賀趙統立下大功,卻看到趙統臉色復雜,忍不住問道:“趙將軍莫非另有心事?”
趙統苦笑一聲,不由感慨道:“只是從此人身上,多少想起自己當年的模樣……”
丁奉微微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想來趙將軍也不再介懷當年武舉落敗一事吧。”
六年前的武舉,丁奉也有幸觀摩,自然目睹了趙統被柳隱使計擊敗,當眾抱怨的場面。而成都之人也對趙統的失態和氣量頗有微詞。因此,趙云更加注重教育趙統的品性,讓他絕不可記恨柳隱,更要明白先學為人,在學為將。
趙云本身也是德才兼備之人,趙統身為長子,不可能一點遺傳也沒有,幾年受教下來,性格也終于脫胎換骨。
只見趙統爽快地回答道:“區區往事,早如煙云散去。有道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何況家父多年來一直以關索將軍大器晚成之事教誨我。既是名將之后,只需勤學文武,修身養性,必能建功立業,又何必計較過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