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孫權領兵途徑武昌時,便派奮威將軍高壽領兵五千從漢水逆流而上,爭取早日奪占當陽。而考慮到曹休也已離開石陽,孫權則帶上鎮守夏口的揚威將軍孫奐與五千吳軍,繼續西進。抵達陸口后,鎮守于此的征北將軍朱然與一萬吳軍也一同參戰。如此一來,吳軍攻打荊州的兵力已有五萬五千人,孫權親統五萬吳軍,繼續往南郡進發。
南郡公安東南百余里外,當年關羽鑄造的烽火臺依舊屹立在長江西南岸。鎮守公安的寇封也兩次領教過東吳的背盟,多年來一直派人對這些哨崗加以維護,甚至還不斷東擴,將它們作為防御東吳的第一道防線。凡是從長江下游經過此地的商船,漢兵必然要親自登船查看,以防再出現一次白衣渡江。
當年東吳第一次襲取荊州,誘降了守將士仁,才能順利突襲江陵。可多年以后,孫權想要故技重施,誘降寇封,卻被寇封將計就計,用詐降計大敗吳軍,甚至擊殺周泰。時至今日,孫權仍對寇封切齒痛恨。
沿江烽火臺毫無破綻,寇封又是季漢死忠,可孫權豈會因為一個公安就斷了奪取荊州的念頭,二十余艘大型戰船插著吳軍旌旗,浩浩蕩蕩逆江而上,駛向江邊烽火臺。
“點煙!點煙!”烽火臺的漢兵看到這么多東吳戰船,也是嚇了一大跳,急急忙忙燒火點煙。以此傳遞訊息,一座座烽火臺很快便依次報信,直到公安城墻上的士卒看到這一幕。
“吳軍果然還是來了!”
將軍府邸內,正在統計物資的寇封聞知烽火臺報警,且濃煙遲遲不滅,便猜到是吳軍犯境。好在諸葛亮已在兩個月前就提醒他留心東吳,故而寇封毫不驚慌,他一面召集士卒,一面派人告知鎮守江陵的馬良。
由于寇封已官居右將軍,又鎮守一方,因此他在諸葛亮的允許下曾募兵一千,如今公安城內約有三千漢軍將士。兵力雖然不多,但寇封卻并不擔心,因為他知道東吳大軍不會全部用來攻打公安,上游的江陵、夷陵二地才更是要緊。
寇封當即找來協助他鎮守公安的軍師中郎將習宏。習宏當即提議道:“將軍前番命宏監造帶鏈鐵錐,現已完成五十余枚。油水乃吳軍圍堵公安,剿滅我軍水軍之必經之路。宏愿領一支人馬,即刻前往油水,將鐵錐系于礁石上,沒于水中,如此便可讓東吳大船傾覆。”
當日關索和諸葛亮談及如何增強公安戒備時,關索便提出這個計策,不需要非常粗壯的鐵錐,只要尖長銳利,足夠刺穿東吳戰船便可。諸葛亮考慮到油水本身十分狹窄,暗礁又多,故而采用此法,并告知寇封。
公安城內鐵匠鐵器數量有限,習宏便找到他兄長武陵太守習珍,說明此事。習珍自然鼎力相助,按習宏的要求,在臨沅打造出大量的鐵錐。
“如此,便有勞習中郎了!”寇封立刻撥給習宏五百軍士,其中不少人更是精通水性,擅長潛水。習宏隨即用車載著鐵錐,率領軍士出城而去。
來到公安東北十余里的油水河畔,習宏先前曾命士卒下水查探,發現此地暗礁最為密集。習宏便讓士卒先后下水,將鐵錐斜繞在礁石上系緊,但千萬不可高過水面,如此方能不被吳軍發現。
“吳軍如若發現船只破損,定會火速將船只往岸邊靠去……”
習宏在馬上不斷思忖,并注視著油水河畔……
“岸邊……”
猛然間,習宏想到了些什么,立刻策馬返回公安,去找寇封。
而寇封在烽火臺的一名士卒騎馬回到公安后,也確認吳軍大舉進犯,隨即帶著五百士卒出城。這些年來,寇始終直未雨綢繆,在公安城外挖了三條極深的溝壑。唯有正對城門的地方未曾動工,以免影響百姓出行,眼下正是開挖之時。
五百士卒一起動手,很快便將溝壑完成。這個時候,習宏找到寇封,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