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孫權后,朱桓當即回到北寨,在校場召集自家七千部曲與孫權撥給他的三千東吳將士,并親自高聲激勵士氣。漢軍不過五千余人,此戰必勝無疑,一定要顯江東之威,報吳王之恩,更要讓漢軍不敢小覷江東兒郎。
由于朱桓輕財重義,喜歡供養士卒,經常拿出自己的俸祿分給眾人,且對部下十分關心,因此朱桓的部曲都對他忠心耿耿。在朱桓慷慨激昂的激勵下,一萬吳軍齊聲高呼,皆愿隨朱桓與漢軍一決勝負。
朱桓當即傳令,自己統領五千部曲為前隊,他的從弟建義校尉朱據領兵五千為后隊。朱據聞言一驚,連忙建議道:“一軍兩分,倘有變故,難以救援!望兄長三思!”
“蜀軍不過五千人馬,與我前隊兵力相當!何況我麾下部曲將士皆為精銳,如何需要畏懼?”朱桓卻是不以為然地說道,“縱然我前軍不敵,子范只需率后隊接應,兩倍兵力,必能大破蜀軍!”
朱據知道朱桓將一萬軍士分成兩半,無非是擔心那路漢軍畏懼敵勢,不敢交戰,所以采用示弱的辦法。看到朱桓如此求戰心切,朱據無法再勸,只能領命。
是夜,吳軍寅時造飯,卯時出發。一萬吳軍分為兩隊,間隔十余里,一路往北而去。行軍大約一個時辰,果然看到前方不遠處出現了一隊漢軍將士,行伍嚴整,人人手持兵器,陣中尚有一個木制高臺,遠遠望去,約有三丈來高,只是不知有何用處。
而朱桓也親自看到那面“征西將軍關索”的飄揚大旗。
“蜀軍似乎早就等候我軍到此?”朱桓看到漢軍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姿態,心中不免有些詫異。
就在這時,漢軍陣中忽然飛馬跑出一員大將,手持赤血大刀,胯下雪白駿馬,口中厲聲大喝:“我乃征西將軍關索關長尋是也!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關索?”朱桓聽到這個名字,心中不由一驚,“當真是他?”
至少朱桓和孫權一樣,認為關索此刻應該位于西路漢軍之中,正趕往夷陵。此路漢軍雖然打著關索的旗號,多半是疑兵,誰曾向關索竟真的只率五千人馬前來江陵。
“我乃吳王麾下奮武將軍朱桓朱休穆是也!”為了確認關索的身份,朱桓也親自出馬。一聽到來人果然是朱桓,漢軍陣中的鄧艾不由得十分驚訝,對關索的神機妙算更為嘆服。
而關索聽到朱桓的名號,卻是哈哈大笑道:“朱桓啊朱桓!我前番好言勸你回到江東,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勿要不自量力統兵征戰!誰想你卻不聽人言,還敢來與我軍交鋒,若不早退,悔之晚矣!”
“好豎子!果然是關索沒錯!”朱桓頓時心頭火起,氣憤地握住了手中的長矛。而朱桓麾下的部曲將士皆忍受不了仰慕的主將遭到如此侮辱,人人大怒,誓要砍下關索的人頭,替朱桓出氣。
不過挨了一頓奚落,朱桓也確認了關索的身份,惱恨之中卻也有許多欣喜。關索近年來威名遠揚,深為魏吳忌憚。他眼下孤軍前來,自己只要能將其擊敗,必能振奮吳軍士氣,若是有幸將其斬殺,那朱桓之名便可揚威天下。
“關索豎子!今番我便讓你見識一下我朱桓的手段!”
朱桓也不和關索打太多的口水仗。言畢,朱桓跑馬回陣,環顧眼前將士,振臂高呼道:“諸位,且雖我奮力向前,與關索決一死戰!”
“愿隨將軍!!!”五千部曲將士皆是齊聲吶喊。在朱桓的指揮下,吳軍列隊整齊,前隊舉起盾牌,后隊手持弓弩,朝漢軍快步而去。
而關索這時也回到陣中,交鋒在即,他也毫不猶豫地大喝一聲:“布陣迎敵!”
此令一出,馬忠、丁奉、關興等八員大將皆是精神一振,近五千蠻軍將士更各個摩拳擦掌。所有人按照之前操練過的那樣,快速卻有序地來到自己的位置。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