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色尚早,關索辭別劉禪后,帶著兩顆古北果返回家中,與眾親人相見。得知關索明日便要返回荊州,胡氏、鮑淑蕓等人的臉上皆有黯然,不過她們對此早已習慣,也做好了心理準備。沉浸在溫柔鄉中,那便不是關索的作風了。
鮑淑蕓自是給關索準備衣物,收拾行囊,關索則是獨自一人來到后院的一間偏房內,迫不及待地用一把小刀,劃開了一顆古北果,然后掰開一看。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樣,里面全是大團大團的白色棉絮,松松軟軟,手感異常舒適。
關索心中大喜,仔細搜尋棉絮中的東西,果然發現有一顆顆黑色的圓形小種。兩顆古北果里面,約有三十余顆。
“天助大漢,孟虎竟能將這等好東西送到成都!”關索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竟直接從地上高高躍起,振臂高呼,臉上皆是克制不住的喜悅。
“二,二家主?”
這個時候,身旁突然響起了一個愣愣的聲音。關索轉頭一看,只見阿玉正端著一杯水,目瞪口呆地站在門外,顯然是目睹了關索剛才失態的樣子。
“阿玉……你怎么來了?”關索頓時臉上一熱,尷尬地問道。
“奴婢適才聽二夫人說家主遠行回府,便擔心二家主一路勞頓,故而給二家主倒杯水解渴……”阿玉小心地將水杯放在案幾上后,臉上頓時流露出無限的傷感,“聽聞二家主明日便要回荊州……”
關索心中不由大為憐惜,趁著四下無人,將阿玉輕輕地摟在懷中,柔聲安慰道:“不必擔心,不管何時,我都會照顧好自己。你在家中,也是一樣!”
“奴婢定不會讓二家主操心!”阿玉也是大膽地依偎在關索懷中,幸福地說道,“相信二家主必能百戰百勝,早日歸家!”
“對了,有件事正要交給你!”關索想起要緊事情,立刻吩咐道,“你去幫我縫制一個布袋,長一尺,寬半尺即可。”
“奴婢遵命!”阿玉并沒有詢問關索這樣做的原因,只是乖巧地答應了一聲,便立刻回房做活。
關索則是小心翼翼的地將古北果的種子從棉絮上一顆顆取下,小心地放在一旁,激動的心情仍舊難以克制。
關索很清楚,孟虎此番從南中帶來的古北果,便是木棉果,而木棉果里面的白色棉絮,就是棉花。
說起棉花,后世用途極為廣泛,在紡織業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只是中國古代不是棉花的原產地,棉花都是從國外傳入,直到唐代末年,中原地帶才有了種植棉花的記載。不過早在漢武帝時期,棉花已從印度經過緬甸傳入崖州(海南島),當地百姓上貢朝廷,并將其稱為“古貝”,來源于馬來語、緬甸語的音譯。
遺憾的是,當時傳入中國的乃是纖維粗糙,紡織困難的木棉花,加上西漢年間的農耕技術尚不發達,百姓仍然要以全力務農為生。這也使得棉花一直沒有在全國境內得到推廣,只在臨近崖州的交州一帶有少量的種植。
只是沒想到交州商販會將木棉花的種子販賣到與交州接壤益州南中,再通過孟虎進貢的方式送到成都,讓關索得以在這個時代見到了棉花。
雖然眼下季漢乃至全天下尚沒有十分發達的紡織棉花技術,但關索相信只要加以重視,早晚可以讓季漢的紡織業取得一個新突破。何況棉花就算不用來紡織,也是一種極佳的填充物,棉衣棉被的出現,可以大大改善人們的御寒能力。假設漢軍日后光復中原,北上冀州乃至幽州、遼東,那就有棉衣的用武之地了。
就在關索暢想棉花的用處時,阿玉已經縫好布袋回來。關索立刻將棉花一團團地塞入布袋中,再讓阿玉用針線封口。接著,關索把填充完畢的布袋,放在床榻上,并讓阿玉躺上去,用腦袋枕著試試看。
“阿玉,感覺如何?”關索見阿玉身體逐漸躺平,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