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為“長安八水”。今日魏軍所過之灞水,也是其中之一。
而丁奉所說的渭橋,乃是三座橫跨于渭水兩岸,佇立在水流交匯處的長橋。后世將它們稱為西、中、東三渭橋。當年西漢國都正是長安,為了確保長安一帶的商旅往來,也就有了這三座渭橋的誕生,歷代君王都十分重視對渭橋的維護。
雖然數十年前,董卓、李傕郭汜等為禍關中,三座渭橋先后遭到破壞,但曹操在徹底平定關中之地后,便徹底重建三橋,為大軍征伐、人口流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蜀軍若是將渭橋盡數拆除,則大軍反攻長安便極為不利……”鮮于輔聽到丁奉這般說,心中不由一驚,“城中糧草物資極多,蜀軍便可坐穩長安!”
只是這個時候,肚子中傳來的一聲不和諧聲響,讓鮮于輔無暇顧及其他,糧草的問題讓他心中更是焦急,此番魏軍攜帶的糧車,不是被漢軍焚毀,便是墜入河中,此刻四千將士身邊沒有一點糧食,連晚飯都沒來得及吃。若是今夜能進入長安,尚能解此燃眉之急。
雖然長安城外尚有許多散居的百姓,可以向他們強行征糧,但此刻夜已深沉,征糧需分散軍士,極為不便且耗時太多。萬一被城內漢軍得知,勢必出城來攻,這對魏軍來說更加不利。
“撤兵!”既然留在長安已無用處,鮮于輔立刻帶領士卒往東而去。而丁奉也不去管他們,只是命士卒在城中好生歇息,聽候調遣。
而城外魏軍大約行了十余里后,饑腸轆轆又十分疲憊的將士顯然無法再加快腳步,整個隊伍越發拖拉。注意到這個情況后,鮮于輔只能讓全軍稍作休息,并命斥候時刻留意長安魏軍是否追來。
只是歇息無法解決魏軍的饑餓,不少將士已經開始暗中抱怨起來。注意到這個情況后,偏將軍崔亮趕緊找到鮮于輔:“將軍,我軍眼下該當如何?”
“全軍可速前往東南杜縣,再做打算!”鮮于輔早已有了打算,十分果斷地說道。
“將軍,若是蜀軍從后追來,該當如何?”崔亮連忙說道,“不如再渡北橋,然后拆毀橋梁,已作萬全之策!”
“漢軍兵力終究不過數千,其既有斷絕渭橋之意,必是要死守長安,不會輕易出城!我軍缺糧且士氣疲憊,急需進城休整,方可與蜀軍交戰!眼下距離我軍最近之地,便是杜縣!”鮮于輔卻是十分嚴肅地否決道,“若是全軍向東并拆毀北橋,雖可暫保無虞,但雍州兵馬日后一旦無法奪回長安,必然東撤。那我等斷橋,豈不誤了大事!”
“何況我聽那個吳友說起,大將軍在子午谷留有兵馬,丁奉多半不是從漢中而來!”鮮于輔繼續捻須分析道,“如我所料不差,蜀軍必是從南陽出武關來到雍州,故而我軍未曾有所察覺!”
“我軍據守杜縣,便是斷蜀軍歸路。丁奉孤軍深入雍州后方,聞知后路被斷,必然膽寒!”鮮于輔說到這里,更是握緊了老拳,“若是能迫使其棄城而走,則對我軍大為有利!”
“輔國將軍高見!”崔亮不由得心悅誠服,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考慮地如此周全。
其實鮮于輔身為曹魏三朝元老,自知時日無多。他此番心懷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之心,不想卻間接導致長安失陷,讓他如何咽的下這口氣,怎么著也要奮起一搏,助魏軍力挽狂瀾。
只是令鮮于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魏軍原地休息的時候,數匹來自長安的快馬正趁著月色,往東南方向疾馳而去。
是夜寅時,位于長安東南四十余里的杜縣,守城的郡兵幾乎都進入了夢鄉。白日他們雖看到有一路數千人馬的魏軍從城外往北而去,但由于沒有想到這些人實際上是漢軍假扮,因此他們也未曾放在心上,只是通知完縣令李林,便不再多想。
然而他們的好夢,很快便被一連串的喊聲所驚醒。
<99.。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