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數百騎兵,在槐里一帶用錢糧、寒衣等物引誘百姓前往長安。已有百余戶人家攜帶行囊,在漢軍的帶領下往東而去。韓珍因為麾下郡兵極少,無法出城阻攔。
“蜀軍竟如此猖獗,還想擄走百姓!”費曜聞知此事,更是驚怒不已。
“聽聞槐里一帶百姓多有昔日漢中之民,想隨蜀軍返回故土,倒也不足為奇。何況蜀軍未免不會脅迫。”此事倒是在姜維的預料之內,當下說道。
費曜冷靜下來后,快速想了一想,忍不住說道:“丁奉遷走百姓,莫非已有退兵之意?”
“我軍前番為安……”姜維忽然想起費曜折兵過萬一事,連忙改口道,“為振奮民心,在雍州廣為傳播蜀軍大敗、魏延旦夕將亡之事!蜀軍尸首沿渭水順流而下,人盡皆知,想來丁奉也知曉敗報。他欲退兵,倒也有理。”
“只是……”姜維微微皺眉,“攻克長安如此來之不易,他當真肯輕易離去?”
“不管怎樣,我等絕不可坐視蜀軍擄走百姓!”費曜立刻起身握拳道,“一旦再有將士家眷落入蜀軍之手,必會影響軍心。”
“可是郭刺史尚未到來,我軍兵力不過八千……”姜維卻是面露難色,“何況蜀軍多半也知曉我軍已入駐武功,仍大膽遷移百姓,想來其中有詐……”
“何況丁奉等人詭計多端,誰知道這些跟隨蜀軍的百姓,是不是蜀兵冒充……”姜維已經幾次見識到漢軍層出不窮的計策,也變得極為小心。
由于郭淮擔心自己不能盡快趕到,故而命信使先行一步,將曹真的親兵書信交給費曜,讓他按姜維的計策行事。既然是曹真之命,費曜也不得不從,好在他也佩服姜維的謀略。眼下這支魏軍名義上的主帥,便是姜維了,沒有他的點頭,費曜也不便擅自出兵。
“丁奉雖有詭計,但聽聞他不過季漢一介武夫,伯約豈能怕他?”費曜求戰心切,不停地激將、勸說姜維,“我軍終究兵力占優,伯約只需好生謀劃,必無失敗之理!蜀軍士氣正盛,只因連戰連勝,一旦遭遇敗績,軍心必然動搖!長安軍民未必真心歸降,介時也會從中掣肘!如此對我軍奪回長安,大為有利!”
雖然姜維暫時成為此路魏軍的實際統帥,但費曜的意見他也不能完全無視。而且在費曜幾次言語相激下,姜維也確實對魏軍的連連失利倍感憋屈。最終,姜維方才向費曜點頭道:“后將軍且先整頓兵馬,容維好生思慮一番……”
雍州,扶風郡,槐里縣
由于漢軍在槐里一帶不聽蠱惑引誘,鄉間已有千余人跟隨漢軍前往長安。此事就發生在扶風太守韓珍的眼皮底下,讓他如何不氣。只是他聽說漢軍連敗魏軍,為首的丁奉更是手段高強。此番又是丁奉本人親自帶兵遷民,讓韓珍如何敢出城交戰。
其實韓珍不知道的是,前往長安的百姓中,雖然確實有懷念漢中故土之人,但超過七成的乃是漢軍將士假扮,為的就是擴大聲勢,好誘武功魏軍前來。
“城內的軍民聽著,我軍已奪下長安,大將軍之子授首,京兆諸縣皆已投降!我軍早晚打破槐里,你等切莫隨韓珍負隅頑抗,早早投降方有活路!”
今日巳時,丁奉又領著三百余名“百姓”,途徑槐里城下。為了霍亂人心,丁奉更命自己麾下的騎兵將士朝著城上高聲喊話,極力夸耀漢軍此番戰果。
“欺人太甚也!”韓珍見丁奉身邊兵馬不少,只能忍氣吞聲,他只盼魏軍早日趕來。
槐里距離武功約有百余里,路途雖遠,好在地屬雍州平原,除了武功東面二十余里的一條杜水河流外,沿途再無山川河流阻擋。
而丁奉領兵往東走了大約一個時辰后,在渭河河畔匯聚了張翼、鄧艾等漢軍將士,他們早已在那里駐扎好了營寨,岸邊還停放著許多船只木筏,一部分是魏軍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