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謝金出現在白蕩橋之前,武功縣南面八九里處的渭水河畔,也出現了漢軍的身影。一艘艘船只木筏在繩索的串聯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浮橋,橫架在渭水相對較窄的流域。很快,張翼帶著五百漢軍騎兵踏過浮橋,疾馳來到武功城南。
看到城上并無多少魏兵,張翼立刻大叫道:“城上魏軍聽著,長安乃至京兆都已落入大漢之中。費曜姜維等輩又中我軍之計,汝等不趁此時獻城投降,更待何時?否則大軍一到,必教汝等死無葬身之地!”
“蜀軍來了!蜀軍來了!”城墻上零星幾個守城郡兵立刻慌慌張張地奔下城樓。然而他們一消失在漢軍的視野后,便立刻十分鎮定地找到早在城門附近等候許久的姜維,訴說此事。
“蜀軍在槐里大張旗鼓挾持百姓,果然不是真心要退兵,無非是為誘我軍離開武功前往槐里,他好趁機前來奪城!想來他們已派兵前往白蕩橋,好斷我軍歸路!”
姜維經過許久的分析,早已制定好了作戰計劃,他隨即下令道,“告知守門士卒,若是蜀軍攻打南門,稍作抵抗,隨即撤走!”
此番姜維在武功城內埋伏了兩千魏軍,漢軍一旦殺進城中,便會享受到魏軍的大禮。為了不引起張翼的懷疑,姜維又命二十余名郡兵登上城樓,準備弓弩,擺出一副拼死守城的樣子,同時命一名士卒前去將此事火速告知費曜。
然而等了半晌,張翼與那五百騎兵卻沒有采取任何進攻的勢頭,只是在城外高聲宣揚漢軍殺曹爽、鮮于輔,并奪下長安的英勇事跡。由于長安失陷一事太過嚴重,姜維乃至費曜一路上都沒有告知任何將士,以免動搖軍心。一些偏裨將佐心中好奇大軍為何不去鎮守陳倉而是東行,費曜也只能說是發現子午谷一帶出現漢軍,必須盡快前去退敵,保衛長安。
眼下長安陷落的消息被五百漢軍用最大的聲音傳入武功,城中郡兵乃至那兩千魏軍皆是面面相覷,不知真假。注意到軍心略有動搖,姜維當即厲聲道:“此乃蜀軍詭計,不可信也!但有亂言擾亂軍心者,立斬不赦!”
為了搞清楚漢軍葫蘆里到底賣得什么藥,姜維也脫去甲胄,只做尋常官員打扮,然后親自登上城墻,往南遠眺。適才天色未明,難以看清遠方。眼下天空雖烏云密布,但視線十分清晰,姜維也因此可以看清渭水河上的情況。
只見那座浮橋之上,不少漢軍騎兵正小心地牽著戰馬,渡過渭水。南岸雖然距離較遠,但也隱約可以看到人影攢動,顯然是有許多漢軍聚集在岸邊,等待過河。
“蜀軍莫非是在等待大隊人馬到齊,再全力攻城?”姜維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勁,“只是為何不集體渡河,而是分成數路?如此豈不留給我軍報信時間?”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蜀軍之中定有能人,為何今日行事大違兵法?莫非另有詭計?”想到這里,姜維不由得提高了警惕,更加關注遠處漢軍的動向。
就在武功城下聚集了八百漢軍騎兵之時,姜維突然收到徐才麾下士卒來報,說是一路漢軍騎兵拆毀白蕩橋未果,不往東撤,反往西來。只是他們的目標似乎不是武功縣城,而是往西北方向而去。徐才不知他們有何用意,一面率領騎兵緊緊跟上,一面派人稟報姜維。
“蜀軍究竟有何用意?”這下連姜維都有些錯愕,漢軍的行為已經不是不合兵法那么簡單了。
“莫非蜀軍已猜到城內有伏兵,故而試探?我若出城前去阻截,則計策敗露?!苯S想來想去,覺得這可能是比較說得通的解釋??紤]到漢軍正在武功一帶聚集大量兵馬,而費曜與那四千魏兵還沒有返回,故而姜維也不著急,只是命徐才繼續領兵追擊那一千漢軍騎兵。
姜維聽聞關索麾下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特點是輕裝上陣,極善遠射。雖然他們的戰馬并非十分迅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