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漢軍,一面掏出弓弩準備放箭。就在這時,漢軍之中又響起一聲高喝:“中軍將士,全力投擲手戟!”
早在開戰之前,丁奉便叮囑熊哲,一旦他率前軍殺入魏軍陣中,中軍將士便可用手戟發起下一波遠攻。而熊哲當年也是劉備賬下的白毦兵,從軍十余年,經驗可謂豐富至極。聽到費曜傳令放箭反擊,熊哲便急忙命士卒用手戟發起攻擊。
中軍的一千二百名漢軍將士中,蠻軍將士占了將近一半,對拋擲手戟十分熟練。而手戟的射程雖近,但速度更快于弓弩。只見空中如銀葉交加一般,手戟四處飛舞,魏軍又是一片哀嚎響起。許多魏兵為了躲避漢軍的攻擊,轉馬而走時,卻因為四周混亂進退不得,急躁之下,又讓戰馬受驚,亂叫亂撞,更是一陣人仰馬翻。手持雙刀的漢軍將士殺入魏軍陣中,左右劈砍,轉眼讓魏軍死傷慘重。
就在這時,白蕩橋上喊聲漸近。原來是方才渡河的一千魏軍騎兵,眼見漢軍來襲,也急忙騎著戰馬回來支援。熊哲想起丁奉開戰前的叮囑,急忙帶著中軍之中四百名持刀挽盾的蠻軍將士,調轉方向往白蕩橋而去。眼看魏軍前隊已渡過白蕩橋,熊哲急忙扭頭高喝一聲:“后軍將士,全力投擲手戟!”
漢軍后隊的四百士卒中尚有不少魏軍降卒,投擲手戟力道不足。不過漢魏交戰之處本就距離白蕩橋不遠,對于他們來說倒也足夠。漢軍第三波手戟擲出,方才踏過白蕩橋的魏軍騎兵便響起一片哀嚎,戰馬撲倒、士卒墜地者不計其數。
熊哲則揮舞雙刀,帶兵沖上前去,連人帶馬,只顧亂砍,便是傷卒也照砍不誤,轉眼便殺得白蕩橋邊一片死尸。漢軍死戰不退,將近千魏軍騎兵堵在橋頭,前進不得。他們皆是魏軍前隊沖鋒將士,手持長矛、盾牌,未曾攜帶弓弩,只能用長矛遠處刺擊,一時間難以擊退漢軍。
亂軍之中,丁奉雖然殺得興起,但還記得鄧艾的建議,用言語擾亂魏軍的斗志,只見他一面奮勇殺敵,一面高喝道:“大漢已奪取長安乃至京兆,將士家眷皆在漢軍營中!我軍今日若敗,其必性命不保!魏軍將士若顧慮家眷,何不投降!”
“早早投降,保全家眷!”兩千漢軍將士同樣記得開戰前丁奉的叮囑,此刻齊聲高呼,一時間聲如雷霆。
而京兆身為雍州第一大郡,確實有不少魏兵出身于此地。聽到漢軍這般說,許多魏兵皆是錯愕不已。雖然費曜一直沒有向他們透露長安淪陷的消息,但漢軍能夠出現在這白蕩橋,眾魏兵都覺得事情恐怕比想象中的不簡單。如果真像漢軍這般說,那么他們的家眷此刻都在漢軍手里做了人質。
這個時候,新降漢軍的魏兵也發揮出了獨特的價值。一些正欲與漢軍交戰的魏兵,震驚地看到同鄉后,更是對漢軍所言之事深信不疑,頓時斗志大減,往后退去。更有甚者,干脆趁亂縱馬往東而逃,若是長安真的在漢軍手里,那便投降保全家眷。
白蕩橋東面的三千魏軍本就倉促應戰,又被擾亂了斗志,此刻面對人數只有一半的漢軍,竟逐漸招架不住。就在這時,白蕩橋上的魏軍又傳來了一陣騷亂驚呼。
原來,方才在武功,張翼將八百騎兵先后帶到武功城下,卻留了兩百士卒在渭水南岸。而這兩百人另有大事要做,他們在鄧艾的帶領下,按照先前定下的計劃,將組成浮橋的百余艘木筏、船只,沿著渭水順流快下,然后轉入杜水,正遇上熊哲與眾蠻兵將魏軍騎卒堵在白蕩橋上。
“靠上去,放箭!”鄧艾立刻一聲令下,兩百士卒趕緊奮力劃船,將船只逼近白蕩橋。離橋不足四十步時,兩百士卒紛紛掏出準備許久的弓弩,頂著北風,對著橋上亂箭齊發。橋上的魏軍騎卒并無弓弩還擊,只好用盾牌、長矛格擋遮蔽,并往橋西退去。
然而鄧艾又命漢軍只顧射擊魏軍坐騎,一眾戰馬體積龐大,加上橋上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