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只是一路上,姜維始終心神不寧,擔心蛟龍谷會抵擋不住漢軍的兩面夾擊,因此他便命將士快點趕路,若能及時趕到,或能扭轉局面。
然而,姜維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僥幸逃出蛟龍谷的偏將軍秦良領著殘兵敗將見到姜維的一剎那,立刻下馬飛奔上前,哭訴道:“姜將軍,我軍大敗,蛟龍谷已丟失,大將軍亦已陣亡!”
“什么!!!”聞知這等噩耗,姜維頓時驚得目瞪口呆,他連忙下馬,詳細詢問秦良交戰的經過。聞知胡遵、杜襲等重要文武同樣死于漢軍之手,三萬大軍十不存一,姜維更是急火攻心,嘴角竟滲出一絲鮮血。
許久過后,姜維方才仰天垂淚道:“魏延如此搏命,蜀軍如此驍勇,著實出乎我所料……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啊,此乃我之過失啊!”
想起曹真這些年對自己的器重與提拔,姜維更是羞愧不已。事已至此,姜維知道悔恨已無大用,他知道漢軍不會就此停歇,一定會盡快沖出六盤山,而魏軍已經無力擋住漢軍前進的步伐,姜維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地為魏軍保存兵力,以備來日再與漢軍交鋒。
事不宜遲,姜維隨即命所有將士立刻往南而去。三千余名敗殘兵馬在前,姜維親率一千將士斷后。未行數里,天色漸暗,西面忽然傳來一陣喊殺聲,秦良麾下的許多將士本就死里逃生,此刻仍如驚弓之鳥,得知有漢軍突然殺出,哪管來了多少兵馬,皆是沒命地向前逃竄,甚至引發踩踏。秦良雖高聲喝止,但卻無法阻止魏兵潰逃。
“放箭!”劉邕見魏軍如此不堪,便趁機命麾下弓弩手亂箭齊發,箭矢順風飛行,不斷落入魏軍陣中,響起一片慘呼。雖然此舉能對魏軍造成一定地殺傷,但劉邕此刻身邊只有七百余人,還是不敢過分上前,以免徹底暴露兵力,因此只是遠遠地保持距離。
很快,秦良便發現漢軍人數竟不滿千人,急忙召集身邊魏軍進行反擊。于此同時,姜維得知前面又漢軍伏擊,便立刻領命前來救援。劉邕見魏軍大舉前來,急忙率軍往西面樹林退去。姜維見漢軍來去迅速,短時間內難以追擊,便對秦良說道:“速率軍士南撤,不可戀戰!我料蜀軍正從蛟龍谷前來!”
秦良本就恨不得立刻離開此地,連忙招呼殘兵們往南而去,剛才那一波,又讓魏軍損折三百余人。劉邕與鄧艾見姜維親自斷后,也不輕舉妄動,待到魏軍遠去后,方才出來清點戰果。
次日,劉邕與鄧艾又遇到吳懿領兵前來。二人聞知魏延戰死,皆是傷感不已。鄧艾回想當日魏延讓自己在危急時刻離開馮家谷口,心中更是感動,立誓要助漢軍早日奪得雍州全境,不負魏延厚望。
三人合兵一處,繼續往南進兵,一路倒也暢通無阻,抵達渝麋縣。不過姜維與郭淮知道大勢已去,不敢停留,早已兵分兩路,一路從汧水順游而下,一路翻山越嶺,奔赴六盤山谷口。而魏軍撤退之匆忙,甚至將一些來不及帶走的物資與傷重士卒留在了渝麋。
聽聞前往谷口的山路相對較窄崎嶇,尤其是老莊峰那一段,吳懿當即說道:“魏軍雖退,但沿途必有埋伏,我等便先駐守渝麋,打造舟筏,安頓城中百姓,等待后續兵馬,再商議進兵之策!”
“后,后將軍之言雖好,但魏軍已在六盤山谷口設下營寨!”鄧艾這時卻忍不住建議道,“我,我軍若在城中停駐,難免向魏軍示弱,其心可安!不如立刻往谷,谷口快速進兵,如此姜維必然以為我軍大隊人馬將至,決,決計不敢久留寨中!”
吳懿聞言,略有猶豫。劉邕也向吳懿舉薦道:“此番我軍能在雍州一帶屢破魏軍,鄧士載屢獻良策,功不可沒!其才足可匹敵姜維,后將軍可與其同行,定然無虞!”
“魏,魏軍人心惶惶,便是有埋伏,也,也難以為患!”鄧艾自告奮勇地說道,“末,末將愿親自領兵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