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助看這濕地里有很多的風車草,而他腳下就有一大簇,頓時伸手就去扯一根,可是怎么也扯不斷,這風車草韌性真強。
小天見他小叔在拔一根比他矮點的草,不厚道的笑了:“小叔,這草差不多有你高了,你拔不動的。”說完,拿著鐮刀給他割了一根。
周助現在臉有點黑,他現在是矮,很矮很矮,但他今后一定會長到最少一米八的,一定會的!
小三看周助要扒拉那種草,看了看,說道:“這種草也要,根莖留長一點,這種草采得差不多了,周圍的雜草你們都可以采一些,但要分開來。”
然后,點了十個人出來,五個男娃子,五個女娃子。選了一個男的做組長,決定叫他水草。
前世的他,對干花并不了解多少,只是見過醫院里不少地方擺放著干花,沒多大注意。
鮮花他都不認識多少,更別說干巴巴的花,所以他覺得村里頭的花花草草個個都來一樣最好,曬干了好看的就要,不好看的就丟掉。
周助看這濕地里確實有很多種類的花草,不少看著適合做干花的,也有不少在以前書本上見過的。
比如風車草,長得很奇特。風車草的花都是一桿一桿張開的,只有桿的頂端才長花,花端里頭也長著細長的葉子。
整體形狀成傘狀,直直的桿像傘柄,頂端細長散開的葉子像傘布。
一桿桿花長得挺高的,采摘下來處理一下頂端的葉子就可以曬干加工了。
那風車草的桿莖很有韌性,不易折斷,但用刀很容易割斷。
后面,周助他們再分了十個人去山上采各種不同的花草,花葉子什么的都要,但要分開來,也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
這山腳下也分了十個人采摘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
剩下的人就跟著他們去找大自然中的植物染料。染料才是干花的重中之重!
這個世界是個看臉的世界,不分古代現代的。漂亮好看的東西,大家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顏值高的事物總會多幾分幸運的。
所以他們的干花想要賣出去,就得提高他們的顏值,把他們染得漂漂亮亮的。
植物染料,原料隨處可得。但找到后,浸染是有難度的,想要獲得好看純正的顏色,里面涉及一些化學的酸堿知識。這也是他不怕別人今后模仿的原因。
中國古代利用植物染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利用植物染料的鮮葉,即把待染織物置于漬有其鮮葉,并已發酵的染液里,或浸或煮一段時間,使織物著色。
一種是通過化學加工把植物染料鮮葉中的色素制取出來備染。
前一種方法染色受季節限制,因為植物色素在植物體內難以長期保存,采摘的鮮葉必須及時與織物浸染,否則會失去染色價值。
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幾種
藍色染料——藍草。
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
黃色染料——槐花、姜黃、梔子、黃檗。
紫色染料——紫草、紫蘇。
棕褐染料——薯莨。
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
其中運用比較多的就是一種野草—茜草。
茜草一般生長在農村的路旁、草叢、河邊、山上等地。
茜草一般作為染料使用,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染料,是古代人常用的染料之一,經常用于衣物上色之用。它通過兌水的多少來染出不同的色彩比如大紅色、紅色、粉紅色等多種色彩,由于古代人重視紅色,至此它也經常被使用。
茜草作為染料一般用它的果實和根,尤其是根用得最多,因為它的根是紅色的,具有很強的著色力,并且不會褪色,至此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就連現在依然有人使用。
這古代,紡織業并不發達,布匹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