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吃的是炸好了的,而且還是他喜歡的口味——辣的。因為咸辣適中、香脆可口,他一吃就喜歡上了,而且對這種小吃還很感興趣,就叫上朋友一起去鄉下了解了下。
沒油炸的豆腐渣片是黑色的,濃郁的黑色可媲美黑巧克力,油炸后轉為焦糖色,香脆可口,吃后口齒留香,久久不散。
當地的人叫它“豆腐餅”、“豆腐渣片”,也有的直接叫“豆腐渣”。
那次去鄉下非常有趣。
當時,他和朋友走訪的是一戶正在做豆腐渣的客家人,那戶人家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去了,就留下了老人在家帶娃。
老人家不會講普通話,他們也聽不懂客家話,剛開始雙方都點點懵,沒法溝通。
但這并不妨礙客家人熱情好客的性子,老人家一直微笑著,指了指里面叫他們進去坐會兒。
他和朋友剛坐下,老人家就手腳利索的端茶倒水,還把家里的風味小吃都拿了出來招待他們。
沒多久,老人家的孫子放學回來了,見到這么多好吃的高興得哇哇叫。
他和朋友忍不住問了下才知道,原來這里不少吃的都是過年過節的時候他們才有得吃的,平常都會上鎖防止小孩偷吃。
有了個上過學的,他們交流起來就方便多了,了解了不少當地的風味小吃。
當他朋友興奮道想看看豆腐渣是怎么做的時候,老人家猶豫了,當時他倆還以為是人家不想泄露配方,畢竟這小吃他們倆以前還真沒見過。
正當他們不想勉強的時候,老人家憨厚的說豆腐渣片實在太上不了臺面了,在他們本地不值錢的,想看沒事,就怕他們自個兒無法接受。
看完豆腐渣的制作過程后,他倆終于知道老人家為什么如此說了。
豆腐渣是豆渣節儉下來的產物,全手工制作而成,他和朋友是城里人,在老人家印象里可能城里人就是喜歡鋪張浪費的,覺得他們這邊的豆腐渣片在他們城里人面前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
看過豆腐渣制作之后,他倆一點都不覺得這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這種風味小吃真的很有味道。
當時他還試了下油炸豆腐渣片呢,真的很好玩。
小男孩幫他升起的灶火,滾油沸騰后,把豆腐餅片輕輕放入油鍋。干癟堅硬的薄片立刻膨化開花,用筷子翻面,煎至兩面金黃后,飛快撈起瀝干,稍稍涼卻后,就可以吃了。
那邊還有好幾種類似豆腐渣片的小吃,只是調配的材料不同,制作出來的顏色味道也不同,有一種是蝦片,他朋友非常喜歡吃,還厚臉皮的吃了一大盆。
走的時候,老人家還送了很多當地的小吃給他們,大包小包的,把他朋友樂壞了。
周助正回想著往事,突然褲管被扯了一下,低頭一看,原來是月月回來了。
劉氏一看到這只水獺就來氣,不好好抓魚,就會偷懶搞破壞,還全身臭腥腥往他家娃子腳下鉆。
“糞基鬼,又回來了,還不去河里抓魚,別老回這邊,腥死了……”
周助逗著月月,無視他娘對月月的罵罵咧咧。
不知道為啥,他娘和月月就是不對盤。
每次月月回來,他娘就會開啟二哈模式使勁嚎。
月月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貌似知道他娘是在罵它,脾氣一上來就在家里搞破壞——拆家!
還好他們家沒什么貴重的物品家具,咬壞了啥都能修補修補。
小天趕緊把月月抱出去玩,省得他奶在這里嚎。
一個時辰過后,三小只美美的喝上了豆漿,四丫他們在旁邊海吃著豆花。
這會做豆腐的人,做豆漿豆花之類的就是好上手,隨便搗鼓搗鼓一下就做出來了。
“滑溜溜的,好軟好好吃!”二丫一大勺一大勺的往嘴里塞。
周大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