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朝廷的賑災糧下來了,受災各地免稅一年,難民遣返原戶籍地開荒。
各官府一年內重新收錄本地的戶口人數及田地,一年后沒返回原籍地的按流民處置充軍。
羅山縣衙門內,縣令看著糧倉里的賑災糧,嘆了不知多少氣了,就這么點糧食,還是得他自己掏啊。
師爺在一旁嘮叨,“看來朝廷也窮啊?!?
縣令:“是啊,不過還好,縣里受災的百姓解決了,只要穩住外面的難民就行?!?
而且,這一批錢糧,又夠他招一批難民搞建設,雖然嫌少,但他一點都不嫌棄。
突然,一個侍衛走了過來,說是有人求見。
縣令和師爺對視一笑,又有肥羊宰了。
這幾天,陸陸續續的有外地的商人進城,無一例外都是為了蕨根粉,而且還帶了商隊,大批的物資涌入,緩解了羅山縣的物資缺口。
不少商人打探到縣令對赤山村格外的關注,都以為赤山村的那些沒外漏的商機被縣令掌握了不少,所以都會送上禮物拜訪探探口風。
有錢不賺王八蛋,縣令跟師爺一唱一和的,忽悠那些外地人,把公開的圖紙高價賣出去,可賺了不少。
這事可不是縣令開頭干的,而是羅山縣的人都這么干,他這是跟潮流而已。
特別是本縣開了工廠的商家,忽悠得更狠。
一隊馬車緩緩進入城內,打頭低調奢華的馬車內坐著兩個青年。
其中一人掀開車簾,看著城內一片欣欣向榮,車水馬龍,感嘆道:“如果不是一路上看到百廢待興,民不聊生,都不敢相信羅山縣也受過災?!?
另一人:“這縣令還真是好手段,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把自己管轄內的災情解決了,看來,這羅山縣的蕨根粉比我們想象中的利潤還大?!?
路過一酒樓,車隊停了下來。
不遠處的一個小商販,見是外地人,大聲嚷嚷道:“賣廁紙嘍!賣廁紙嘍,二十文錢一大提,夠一戶人家用一個月!”
兩人正準備進酒樓的,一聽是赤山村出產的東西,吩咐了一個管事的去打探消息。
小商販,見有人過來了,叫賣得更起勁了。
管事的過來,挑著廁紙,裝是無意的問道:“你們這貨是赤山村進的,就是那個發明水碓的赤山村?”
小商販自豪道:“那當然,現在我們縣的赤山村可出名了,里面出產的東西都是搶手貨,沒有關系的,都拿不到里面的貨?!?
“就這廁紙,您別覺得便宜就以為不是好貨,這可都是赤山村出產的正品,我可是走我舅姥爺的門路,才從他們村里拿到的貨。”
管事一聽好門路,按耐住欣喜,好奇道:“敢問你家舅姥爺是赤山村里的村民嗎?”
小商販:“那當然,我舅姥爺還是赤山村的村長呢,在赤山村,除了周家的蕨根粉廠,就我舅姥爺家的最大。”
管事一聽,還是赤山村的村長,而且還開了廠,更高興了,“小兄弟,你這些廁紙我都要了,額外再給你一兩銀子,可否幫忙引薦下你家舅姥爺?!?
小商販果斷的答應了,心里笑翻了,今天賺大發了。
小商販也沒騙人,他確實是村長家的親戚。
這廁紙就是從村長家拿的,不用錢拿貨,賣完后五五分就行,自己額外賺的打賞錢算自己的。
按這小商販跟村長家的關系,進周家工廠做事不成問題,但最近羅山縣的人用水碓圖紙忽悠外地商人賺了不少錢。
他也心動了,于是請假了一天。
不止他,本地人都這么干,因為這事不體面,大家都默契的不提,只要有人問,就說赤山村的東西千金難求,沒門路什么貨都拿不到,然后就把水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