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后,赤山村旅游業開始裁員了,因為生意不景氣,人流量急劇減少。
除了過年過節生意好,其他時間段生意很不景氣,于是,年一過,就開始裁員了。
因為干旱愈演愈烈,至今別說雨了,冬季連雪都沒下過一場,本地的富戶大都跑路了,去外地發展了。
現在不止河流水位急劇下降,連土地都開始干裂了,照這樣干旱下去,今年的莊稼是種不了了。
看到這干旱的勢頭,赤山村人突然想起了以前小三講的小知識,旱極而蝗。
突然,村里就開始傳了起來,今年可能會發生蝗災,于是,人心惶惶,各家各戶卯足了勁囤物資。
赤山村經過這一年的發展,種田已不是大家生存的唯一途徑,如今遇到這樣的天災,也不再是罵天罵地,怨天尤人等死,而是想辦法搞其他產業繼續生存下去。
為了維持雞鴨鵝的養殖,赤山村開始開源節流,節約用水,從山上引了幾條水源下來。
為了確保風險,周助跟小三問了小景今年會不會發生蝗災,小景給的回答是不但今年有蝗災,明年還會有,大旱還會持續下去。
周助,小三,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如果只是蝗災,那養殖雞鴨,災情是會得到減緩的,問題就怕干旱得養不了那么多雞鴨,沒有龐大的雞鴨大軍,是解決不了蝗蟲的,而干旱只會愈演愈烈,水源越來越少,這是個死循環。
今年,周助4歲了,小景5歲了,小三7歲了,來這個世界兩年了,好日子沒享受多久就到頭了。
赤山村冬季養的雞鴨鵝出欄了,去年約了一支商隊來收,村里人也精了起來,事先說好了用糧食來結算。
今年,糧價又漲了起來,由于生意是去年談好的,那時糧價還沒漲,所以這筆生意雙方都賺了。
“來了,來了,那商隊來了,我看到旗幟了,他們有鏢局的人護行。”一小伙子高興道。
商隊到了村口,村長接待了他們,按照去年的協議,再三確認,雙方沒有什么異議后,就帶著他們去看各家出欄的雞鴨鵝了。
商隊的領頭人邱老板很滿意,有多少,收多少。
到了周家,見到了周老爹。
邱老板拱手道:“周老爺,別來無恙!是不是邱某入不得周老爺的眼,你家的新出的羽絨制品怎么不給我留一點。”
周老爹笑道:“哪有的事,我們赤山村的生意還不都是靠你們照顧著。
實在是羽絨制品的產量太少了,本就是想自家留著用的,就拿出來了一點去賣,沒想到大家這么喜歡。
貨確實是沒有了,要等下一批了。要不這樣,我送一套羽絨被,羽絨衣給你,這還是我自家留著用的。”
邱老板高興道:“那就謝謝了!”
然后繼續談生意。
邱家的商隊可是走南闖北的大商隊,當然不止收雞鴨鵝了。
豆腐乳、豆豉、腐竹、蛋白肉、咸鴨蛋、臘腸這些都收。
本來他是想把羽絨制品也拿下的,可惜了,錯過了。
這個冬季,周家的羽絨制品非常火爆,賣價比棉制品高了三倍,因為羽絨制品保暖又輕薄,很受貴族的喜愛,因為量少,有些地方都賣出了天價。
因為羽絨制品過于火爆,遠在外地的他都聽到了風聲。
因為羽絨制品的出世,很快掀起了收鴨絨熱潮,羽絨制品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周家收鴨絨收了大半年了,村里人之前見周家收,也跟風過一段時間,但大半年都沒個動靜,然后大伙兒就放棄了。
沒想到一到冬季,周家的羽制品橫空出世,大家才反應了過來,這瞞得夠嚴的啊,大半年了才舍得公開。
周家當然是要先吃飽第一口肉,不然怎么舍得把工藝公開,那不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