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重新換完藥包扎好,周老爹又叫大丫拿了5個急救包出來,送給神醫。
村長得知周家得了這么好的東西,又厚著臉皮上門來討要,他家也缺繃帶草藥用啊。
周老爹只好給了他一個,一個可不少了,里面有六卷繃帶,還配有草藥。
白家村村長見周家在做衣服,想到了一個點子,叫人用竹篾做了好幾個尺寸的長方形繡架出來,能把衣服裁片繃緊,這樣可以兩三個人圍著一起縫衣服了,速度會比較快。
這個好點子一推出,劉老太立馬就用了,為了感謝白家村村長提供的繡架框,給了他3把石矛、3把石鋤頭、6捆甘蔗根。
同時,還放出消息,周家招6個繡活好的繡工,一個時辰給兩捆甘蔗根,兩個時辰給四捆甘蔗根外加一把石矛,三個時辰給六捆甘蔗根外加一把石鋤頭,四個時辰給八捆甘蔗根,外加一把石矛,一把石鋤頭,僅限今天。
這個消息一出,隊里的女人都轟動了,一窩蜂的跑到周家草棚,把這一片區域都圍了個水泄不通。
一個時辰兩捆甘蔗根,相當于一個小時一捆甘蔗根的工價,這么低廉工價,可大家還是為了這個活計搶破了頭腦。
現在大家缺什么,什么都缺,缺食物缺水、缺衣物工具、缺藥缺武器……沒有什么不缺。
大家都想著,干四個時辰就能得8捆甘蔗根,那一家人一天的口糧就有著落了,更何況還會送鋤頭跟石矛。
最后,劉老太選的是楊實里的媳婦、村長的大兒媳婦三兒媳婦、石婆子、王大嬸、徐臺的媳婦。
好吧,她是看徐臺一家子很不爽,但人家的繡活確實不錯。
剩下的人,只能不甘地離去。
劉老太拿出來的窗簾布一張被裁成了披風,一張被裁成了馬甲。
一張窗簾布也就夠做這點衣物,披風還是短款的,布料不足,制不了長款,但窗簾布也夠厚,做單層的就行。
劉老太把一張披風裁片攤在竹席上,把褶皺抹平,接著把剛剛拆出來曬的棉花鋪在裁片上面,她想做件厚披風,于是鋪了不少棉花上去。
蓬松的棉花就像棉花糖一樣,這樣不行,得把棉花壓實才能制棉衣。
劉老太把之前洗干凈晾曬好的橢圓形陶罐拿了過來,這個陶罐是之前跟隊里換的,之前只有這一個罐子,也是唯一一個大肚罐。大丫從傻妞那拿出來的陶罐都是精美的四邊形罐子。
她把陶罐放在棉花上滾動,把棉花壓實,每個地方都仔仔細細的來回滾壓,過了好一陣子,蓬松的棉花才被壓實。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