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三場,一天半的時間。
語文,數學,英語。
現在,鎮里的小學初中都還沒有英語課程,但市里的小學升初中就已經要求計分入總了。這就是差別,教育資源分布不均。
記得上輩子是在2000年之后寶陽鎮初中才有英語課,而且英語老師都是中專英語專業出來的,師資力量薄弱得讓人無奈。
但是沒有辦法。
寶陽鎮太偏僻,生活水平不高,工資不高。
至于福利?
呵呵。
沒有。
這樣的條件,很難找到好的英語老師。
還曾經鬧過笑話。
2000年,帶團視察荔枝園。
因為有外國的記者在,領導讓學校的英語老師負責招待。雖然說的都是英語,但在對方的耳里都是天書。
你說荔枝園很美,我說有蚊子。
你說荔枝很甜,我說荔枝樹上有蟲。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自以為很和諧。
有個外國人想要去處所,一再的要求英語老師帶路,一邊說一邊比劃,還差點要脫褲子表示自己很急。
n”
還暗暗的鄙視外國人不知羞恥,很隨便,很oen。
外國人看著英語老師一臉懵圈,急的滿臉通紅。英語老師還以為他是曬的,很貼心的給了他一頂稻草帽。
外國人這是你們的尿壺?
英語老師yes。
最后還是黃知然路過,給解圍了,否則對方真的有可能要隨便的找個樹根就‘澆肥’了。
英語老師還傻眼的看著黃知然,“他說的不是英語嗎?為什么和我說的不一樣?”
黃知然只能解釋,“他說的是美式英語,你說的是h市英語。有地域差異。”簡直就天差地別了。
后來,陳白羽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了這則小插曲,但以笑話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陳白羽一直都記得大家在說起這則笑話的時候,那語氣里的鄙視和嘲諷。
陳白羽默默收藏起那份報紙,在她以后的職場路上累了的時候,看一看,告訴自己,她的家鄉需要她。
需要她勇往直前,需要她無所畏懼。
她想要帶領著家鄉的父老鄉親走向繁榮富強,走向國際,融合進世界。
可惜,她迫切致富的心理被人利用了,最后的結局太慘烈,太傷痛。
在考完英語后,陳白羽坐在空蕩蕩的考場里,想起上輩子那則關于英語的小笑話,想起曾經那些嘲諷的臉。
“走了。要鎖門了。”
“趕緊走。回家去。考差就考差了,坐在這里也沒用。”
陳白羽看向提著一串鎖匙的老大爺,有些恍惚,回過神來。
她不擔心自己的英語會考差,她幾兄妹的英語是黃知然教的,不管是考試還是口語都比一般的同學要有優勢。
她只是在想,怎么樣才能讓她的同學們和家鄉的學子們不輸在起跑線上。
一些年輕的英語老師肯定是不愿意到大唐農場或者寶陽鎮來的,現在也還沒有支教老師一說。
想要找到好老師,很難。
年輕的找不到,那上了年紀的老人呢?
在那場浩劫里,外語老師受到的迫害最嚴重,即使艱難的存活了下來,也多數成了孤家寡人。陳白羽決定讓李建國幫忙找找看,只要對方愿意,大唐農場愿意給他們養老,給他們最好的生活環境。
陳白羽決定好好的計劃一番,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必備要素,她不希望她的小伙伴連上起跑線的資格都沒有。
陳白羽不知道,因為她的這個想法,大唐農場在幾十年后成為聞名中外的最適合養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