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二天有麻溜的滾過去,繼續(xù)學(xué)習(xí)。
“其實,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學(xué)習(xí)普通話了。”上輩子,陳白羽去魔都開會的時候,遇到外國人問路,她用的是英語回答。
然而對方卻直接說普通話。
最重要的是,外國人的普通話說得比她的廣式普通話要正多了。
“要兩個人份的艇仔粥,還要一份撈河粉,一分豬雜枸杞葉湯。”陳白羽看向李白,問他還需要什么嗎?
李白搖搖頭,“豬雜湯放多點枸杞葉。”
這是廣東比較特色的一種菜湯。
在別的地方很少能吃到。
陳白羽不喜歡豬雜,但她喜歡枸杞葉。
“多點枸杞葉。然后少點豬肝。”陳白羽不喜歡豬肝。
突然的,陳白羽笑了起來。記得上輩子阿媽做腸粉的時候遇到一個奇葩,想要加蛋加肉,然后說“多點肉,少點雞蛋”。
加蛋是按個加的,一份腸粉一般一個雞蛋,只能多,不能少。
奇葩說,“我不要一個雞蛋。我要三分之二。然后多些肉沫。”
阿媽當(dāng)時就笑了。
有些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別人,卻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李白叔,你想吃豆苗還是豆葉?”
豆苗是豌豆的嫩葉苗。在農(nóng)場,大家把豌豆稱為‘牛蘭豆’,因為形象有些像牛角,所以‘牛蘭豆’以形而來。
以前大哥給陳白羽講故事,說到《豌豆公主》的時候,她就問什么是豌豆?豌豆是什么樣子的?
大哥就沒好氣的瞪了她一眼,有些無奈,“就是‘牛蘭豆’。”
然后《豌豆公主》就變成了《牛蘭豆公主》,讓大哥哭笑不得,說這簡直就是白云和黑土之間的距離。
而豆葉,則是長豆角的葉子。
豆苗和豆葉,兩者一個嫩滑,一個粗糙。
很多人都喜歡豆苗,但陳白羽卻喜歡豆葉。
豆葉雖然有些粗,但做得好的話不僅好吃,還利便。
把摘回來的豆葉洗干凈,放在水里泡一會,然后把豆葉上的一些葉脈絡(luò)扯掉,放在滾燙的開水里滾一遍撈出來,然后切絲加上花生香油和蒜蓉攪拌。
很多粥店都喜歡用豆葉來當(dāng)小菜。
這應(yīng)該也是南北的差異吧。
在北方,喜歡用酸豆角或者酸筍當(dāng)小菜,但廣東跟喜歡用各種青菜。例如豆葉,例如嫩桑葉等當(dāng)小菜。
陳白羽很喜歡用豆葉配白粥。
“豆葉吧。”李白也喜歡豆葉,“不過,豆葉配艇仔粥,怎么看著有些不搭?要不換豆苗?”
“沒問題。”陳白羽也不太在意。
不管是豆苗還是豆葉,想要吃幾乎天天有。
“哇哇。我已經(jīng)聞到艇仔粥的鮮味了。”陳白羽用力的吸吸鼻子,“很久沒有吃過正宗的艇仔粥了。”
他們市也有艇仔粥,但做得沒有廣州的地道正宗。雖然主要材料一樣,配料也一樣,但陳白羽就是能吃出不一樣的感覺。
艇仔粥是廣東廣州地區(qū)一個很有名氣的粥品。以新鮮的魚片,還有炸花生等很多種配料煮成。原本是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灣河,還有珠江邊上販賣。不過,在二十年后,這些小船販賣的艇仔粥,就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一碗粥了。
夜晚的時候,會有人租下一條船,和幾個朋友一起蕩漾在珠江邊上。看著倒映在水里的小蠻腰,還有萬家燈火,然后喝著滾熱辣的艇仔粥,絕對是人生一大享受。
特別是冬天的時候。
冷和熱,感覺真的很美妙。
剛煮出來的艇仔粥,熱氣騰騰,芳香撲鼻,十分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