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還是感受到了李曉艷和家里的格格不入。這不僅僅是語言的障礙,還有很多其他的瑣事小事。
“其實,大嫂嫌棄家里的衛生,阿公阿婆能體諒。畢竟,她是城里姑娘。城里肯定不會像農村這樣,到處都是牛屎、雞屎之類的。”陳白羽認真起來,“但是,她不能貶低阿公阿婆的教育。”
“大嫂以為她用普通話,阿公阿婆就聽不懂了?”陳白羽笑了笑,“現在過年,農場廣播天天放的是喜慶的新年歌曲。但平時時候,廣播不僅有粵語,還有普通話和英語。”
“聽多了,即使不會說,也能聽懂幾句的。”大嫂在教訓小睿睿的時候故意用普通話,聽在阿公阿婆耳里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簡直就是掩耳盜鈴。
陳一元愣住了,他還真不知道阿公阿婆能聽到普通話。陳一元不好意思告訴陳白羽。其實,這是他告訴李曉艷的,教育孩子就用普通話,阿公阿婆聽不懂,還以為她在和孩子培養感情。
感覺犯蠢了。
“大嫂再用‘野孩子’來教訓小睿睿,阿公絕對要罵人的。你知道的,在阿公眼里,野孩子可比書呆子有出息。阿公常說,寧愿養兒像狼也不能養兒像羊;寧愿養梟雄也不養大公無私的英雄。”
阿公的父親,也是他們的公祖,是英雄,是烈士。但是,英雄是不能當飯吃的。沒有了父親養家的阿公和他的兄弟姐妹們生活得并不好,比別人要艱難很多。
雖然說,他們能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應感謝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是英雄無私的付出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作為家人,總是私心的希望一家人齊齊整整的躲在別的英雄的庇護之下,而不是逞能的去當英雄。
聽起來自私,但也真實。
人生百態,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大公無私,都有高覺悟。
阿公教孩子有他自己的一套。
當然,李曉艷也有自己的想法。
作為母親,她對兒子有期望這是正常的。
“這中間隔了兩代人,教育理念有沖突是必然的。”陳白羽突然幸災樂禍的笑了起來,“就看大哥你怎么平衡了。”
陳一元覺得頭都大了。
阿公想要把小睿睿往粗里養,讓他以后不管經歷什么都能活下去,活得好。李曉艷則想要把兒子培養成讓人賞心悅目,讓人趨之若鶩的王子。
陳一元揉揉頭,無奈的看向陳白羽,求救。
男人,真的太難了。
“小睿睿在農場生活了大半年,雖然黑了,粗糙了,但絕對比在京都的時候要強健。而且,大膽活躍,懂得也不少。大嫂有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以為孩子長在農村就什么都不懂。”
陳一元深呼吸一口氣,“我和你大嫂聊聊。”
希望快點過年,然后趕緊回京都去。
婆媳真的不能長時間住在一起,會起火的。
陳白羽,呵呵。
“如果大嫂想要帶小睿睿回京都呢?”
小睿睿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阿公阿婆當然也希望小睿睿留下。不過,如果大哥和大嫂堅持要帶小睿睿去京都,阿公阿婆也不會強硬阻止就是了。
“過年后,二姐想要把小嘟嘟留在農場。”
陳一元看向陳白羽,揉揉太陽穴,“留在農場吧。”陳一元始終都覺得,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很重要。
一個快樂的童年,值得一生回憶。
“你和大嫂商量吧。”如果留在農場,她能照顧,黃知然能教育,并不比在京都差。
在京都,陳一元和李曉艷都忙,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跟著保姆,還不如把孩子留在農場。
陳白羽涼涼的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