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足足六天時間,李陌一終于有機會能夠休息下,一路上迷迷糊糊的腦子,現在好像慢慢回過了神來。
后悔,早知道辦個什么邪事要走那么遠的路,他是絕計不會答應趙老爺子的,只是這地方偏僻隱秘的很,現在他一人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上了賊船,只能跟著賊走了。
而且那叫劉大義的人完全就是一根木頭,一路上啥也不多說只是往前走。腳程飛快。
……
他們一直等到天黑,在這段時間里壯年漢子沒有接任何生意。
差不多到了收工的時間了,那壯年漢子覺得這位老人今天可能不能來了,所以他決定收工。
不過就在這時候,老頭兒領著幾個人,抬著一口大棺材,姍姍來遲。
壯年漢子打眼朝那棺材一看,心里突然一震,他原來以為老人弟弟的死體是用草席裹著的,沒想到是放在棺材里的。
那壯年漢子皺了皺眉,在他們這地方,運送棺材是跑河的大忌諱,觸了河王爺的霉頭。
泊山村的人靠河吃河,這條河就是他們求生計的地兒,老一輩人認為萬物有靈,又對于這條河心存感激,所以說是河里有河王爺庇護他們。
按照他們的說法,河王爺不喜歡棺材這種陰氣的東西,若是被棺材壓了頭,可能會生氣的起棺入水。
特別是這種黑色實木棺材,這是更壞的,他們稱之為一個“實心棺材”,在河面上實心就意味著一個“下沉”。而且現在是黑漆漆的夜晚,晚上在河上劃船本來就很危險的。
當老人和抬棺材的幾個人來到船上時,壯年漢子試圖擺脫和他的生意。
當老人聽到這些,他跪了下來,對著那壯年漢子哭鼻子,流著眼淚哀求他。老人說天氣太熱了,他弟弟的死體已經開始發臭了。
老一輩的人,注重個落葉歸根,無論在哪里生活,走后必須埋回故鄉,這叫終歸故里。
壯年漢子看到比自己父親還大的一個老頭,跪下來對自己懇切地哀求,心中不忍,終于咬著牙,對老頭說:“好!俺今天就打手兒送你倆一次!”
打手兒,這里可以理解為“順便”,打手兒送一次,壯年漢子說得放松,但這是一大禁忌。這些東西在河面上,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能說得清,尤其是這些以河為生的長福伯,每個人都對這條母親河懷有極大的敬意。這對壯年漢子來說是一場心里斗爭。
那壯年漢子先讓老人和他的人把棺材抬上船,但漢子并不急于讓老人和他的人上船。他向老人解釋說得先祭四品。
豬、牛、羊、雞是四種動物的祭品,也叫四品。
當然,他們不可能如此富裕,不能把這些動物運到河邊去宰,而是使用饅頭做成的,豬的頭上畫兩個豬耳朵和一個豬的鼻子,牛的頭被涂上兩個月牙形角,羊的頭被涂上兩個螺旋角,雞的頭被涂上一個紅冠子。
四品并不是必需品,在過去他們在船上,無論大小的船只,每船都有一些饅頭做成的四品,這是為了以防萬一,萬一遇到了河上的風浪,就把四品全數扔進河里,跪在船頭三拜九叩,求河王爺憐憫、但這招管不管用,沒人知道。
這時,壯年漢子把香爐和三炷香拿了出來,將香放在香爐里,然后站在船頭上,對著河面的敬拜七拜。
為什么要拜七下呢?他們這有一個諺語叫做“三圣四親七河”,也就是說,殿里的圣人敬三拜,親人的墳墓敬四拜,為河王爺,就得敬七拜。
諺語的來意不抬清楚,如果問這里的人,為什么他們要敬七拜,也沒有人能告訴你原因,老一輩的人都這樣念叨,他們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他們的孩子們不會問那么多,但卻這樣做。
壯年漢子磕完頭以后,把四品恭恭敬敬捧在手里,又對著河面字正腔圓唱了一通河辭,也叫唱河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