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熱推進器帶火星飛船脫離大氣層,賦予它一個初始的速度,然后在太空中開啟核電離子推進器,以最小的能耗進行不斷的加速。這樣一個核熱+核電推進器,將可以讓火星飛船以最快的速度飛行到火星!”杜星宇的心中已經有了規劃。
他立刻在腦海中說到“投入十萬能量點,開始核電離子推進器模擬!”
科技模擬器“已開啟模擬。”
在杜星宇眼前,出現了核反應堆以及離子推進器需要的相關構造,杜星宇開始進行設計和組合。
小型、安全的核反應堆這個難點他上次已經攻克了,這次要做的,是如何把核能穩定的輸出為核電,并且設計出滿足需求的離子推進器。
“還是使用液氫冷卻循環系統……核電系統連接射頻發生器,將離子加熱到一百萬攝氏度,通過磁場進行約束,讓離子以固定的頻率進行旋轉,注入能量,就可以不斷增加推進力……”
在杜星宇琢磨核電離子推進器的日子里,航天局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這次兩院的院士的評選已經開始了,我們航天局所有研究所,都有人報上去,但不知道能有幾個被評選上。”航天局會議上,曹亮說道,“今年上面對我們航天局非常看重,希望大家在申報材料的時候都重視一下。你們誰能被選中,那不僅是個人的榮耀,也是航天局的驕傲!”
兩院,自然是國家科學院和國家工程院,這幾乎是華夏學者的最高榮譽稱號。
正因為這樣,想要成為兩院的院士,難于登天!每一名都是在科學界具有卓越貢獻和研究成果的泰斗級人物,比如杜星宇的老師劉遠,和師叔熊茗,都是國家工程院的院士。
眾人都很嚴肅,這也是很多學者夢寐以求的機會!
散會后,曹亮專門留下杜星宇,說道“今年局里有幾個名額,我打算把你申報上去,你準備一下材料。”
“我?”杜星宇問道,“會不會太早了?”
兩院作為國家最頂級的科研機構,里面的院士大多都是五十歲以上,現在兩院最年輕的院士,也近四十歲了!而杜星宇,才二十出頭。
“你是很年輕。”曹亮說道,“但兩院也不沒有規定一定要多少歲才能評選院士,你的科研貢獻是絕對夠了,不管怎么說,先報上去吧!”
“好,謝謝領導。”杜星宇感謝道,他知道,如果能成為院士,自己在申請科研經費上會獲得更多的便利!他的意見,也將更具有分量!
杜星宇將材料遞交上去,航天局里,也有一些年紀比他大的多的科研人員提交了材料。
國家工程院管理委員會,會員們都是一群老院士,國之棟梁,他們現在正在商議今年入選工程院的名單。
大體的情況,他們都已經商議過了,只剩下一個最有爭議的名字——杜星宇。
“各位,對于是否評選杜星宇為我院院士,各位怎么看?”一名委員問道。
“杜星宇,能力上當然可以。”一名老院士說道,“而且他在航天動力學方面非常出色,也符合我們工程院的要求,只是……他才二十出頭,這還沒有過先例。”
國家科學院更偏重于理論科學,而工程院更傾向于應用科學,杜星宇顯然更適合工程院。如果在兩個領域都有建樹,則有資格同時擔任兩院的院士!
“我們選人的標準,又不是看年紀!”劉遠發言道,“可以這么說,杜星宇在航空動力學方面的成就已經超過了我,他足以當選院士!”
“老劉,杜星宇是你的學生,他確實很優秀,以后成為院士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一名老院士說道,“但我們的人選還有很多,有些是連續七八年申報,都還沒評選上的,今年是不是考慮優先安排他們?”
“能者先上!”熊茗說道,“既然出現了有能力的年輕后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