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再次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過程,無數探測衛星飛向太陽系各個方向,他們要提前探知到外星艦隊的位置!
雖然新聞和媒體報道里什么都沒說,但民眾們已經感受到了,整個人類社會,都有一種大戰將臨的氣息!
……
在殲星艦的設計上,人類遇到的最大難題,不是動力裝置,而是材料限制、和質量帶來的影響。
“我們設想中的殲星艦,質量是太空戰列艦的二十倍以上,速度也將達到三千公里每秒。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光速!”地球,華國太空軍事研究所內,龍骨號太空戰列艦的設計師之一左裕豐正在發言。
這里聚集著全人類最頂級的戰艦設計師、物理學家、材料學家、軍事專家等。
他們正在討論設計殲星艦的問題。
“杜指揮對殞神星推進器的動力裝置研究,讓我們制造百分之一光速的動力裝置不成問題,但我們目前的太空戰艦艦體,是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加速度的!”左裕豐繼續說道。
“不僅如此,我們的保護裝置,也無法支持人體在這樣的速度的戰艦中呆下去!”
在太空戰艦飛行,人體和戰艦具有同樣的運動慣性,他們設計的保護裝置,已經達到極限。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如果他們制造出一艘能加速到光速百分之一的戰艦,艦體里的人類也承受不住短時間高幅度的加速和減速帶來的影響。可能直接會在太空戰艦中被壓爆或者撕裂!
“左院士提出的問題和我們艦體設計組的問題其實很相似。”艦體設計師查普曼發言道,“殲星艦艦體如此巨大,在行星地表或者附近時,會受到強大的引力作用。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速度越快的物質產生的質量效應越大。”
“就算只是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殲星艦的本體質量效應會擴大到它自身難以承受的地步。即便材料強度已經很高,殲星艦本體也會因為質量效應過大而崩潰!”
太空中,質量越大的物體越接近球形,也是如此。
“綜合來說,我們必須要突破反重力技術,研發新的戰艦材料,否則殲星艦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來。”
嚴格意義上來說,反重力是不可能的,宇宙四大基本力之一,所有物質間存在的相互吸引力是無法改變的。
這里提到的反重力,其實是一個利用其他力,形成一個與作用力相反方向的力來抵消引力的影響,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達到平衡……里面牽扯到的原理、理論太多。
用杜星宇在科普視頻里的方式來說,就是人類需要建造一個“反重力”裝置和一個“慣性平衡”裝置,殲星艦才能得以設計和制造。
“反作用力裝置的研發,我來主持。”杜星宇開口道,他知道,沒有科技模擬器的幫助,人類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研發出這種技術。
“至于材料問題,我們在火星上發現的太空飛船碎片獲得了很有用的信息……”
火星的高維文明遺跡里發現的碎片,使用的也是人類從未見過的材料。雖然到目前為止,杜星宇都沒能把它完全解析,但目前的研究信息,可以用來嘗試制造更高性能的太空材料。
……
“投入一千萬能量點,開啟反作用力裝置的第一次模擬。目前信息收集度,百分之四。”隨著杜星宇研究的科技越來越高端,科技模擬器需要的能量點也越來越多。
人類文明所能的信息和資料,也越來越少,難度顯著提升。
“想要制造反作用裝置,首先就要擁有可以精準探測到作用力的裝置。這樣才能知道作用力的反向、大小來進行及時的反作用力調整……”
杜星宇把反作用裝置進一步分解,又分為多個系統和裝置,有的獨立運行,有的相互作用。
他模擬了一個又一個的感應器,這些感應器用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