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統天,文明於是馭歷;大寶曰位,宸極所以居尊。在昔勛華,不昌厥緒,揖遜之禮,旁求歷試。三代以降,天下為家,繼體承基,裔嗣相襲。故能孝饗宗廟,卜世長遠,貽慶後昆,克隆鼎祚。朕膺期受命,握圖闡極,大拯橫流,載寧區夏。然而昧旦丕顯,日昃坐朝,馭朽兢懷,履冰在念,憂勤庶政,九載於茲。今英華已竭,耄期倦勤,久懷物表,高蹈風恪j屠垡懦荊有同脫屣,深求閑逸,用保休和。……夫政惟通變,禮貴從宜;利在因民,義存靡。條章法度,不便於時者,隨事改易,勿有疑滯。昔漢祖撥亂,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資敬,五日一朝,備禮尊崇,號稱太上。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無為拱揖,憲章往古,稱謂之儀,一準漢代。庶宗社之固,申錫無疆;天祿之期,永安勿替。布告天下,咸使知聞?!?
所謂的李淵的“禪位詔書”經司空裴寂之口在顯德殿中響起,布告天下,立國已余九載的大唐王朝在經歷了這開過來最強的政變,終于迎來了他的新皇。
傳天子九璽,授玉冊,受百官朝拜一連串繁瑣卻不可或缺的流程走下來,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也便算是圓滿了。
不過登基大典終是有所遺憾的,那所謂的遺憾便是那年邁的唐皇李淵未能親至,大典舉行的地方也不是太極宮內朝正殿太極殿之內,而是在東宮顯德殿。
李淵禪位,雖有詔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封“禪位皇太子詔”的背后是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一黨數百條人命為基,以李世民的軍權為根基的!
所以,今日登基大典,名為禪位,實為一場陰謀的結果。
面對現如今的情況,年邁的唐皇李淵也已經是力不從心的了,畢竟現在的他也已經是一個被關入宮城之內的一個傀儡之人罷了,縱使外邊如何他已是無從知曉,無能為力了!
再者,一個晚年痛失兩位兒子的老人也是已然處在了崩潰的邊緣!一個雙重痛苦的唐皇,他已是真的無能為力!他僅有的便是與那自己的這個兒子做著那些無關痛癢的抗爭,發泄著自己的不滿罷了!
但這又能怎樣,現在已無人關心宮城之內的這個老皇帝了,因為新朝開立,已成定局,國勢已定。誰還會兒去管那個失勢的老皇帝,沒人啦!
新朝開立,自是要論功行賞的,若論此功,為首者自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而后便是天策府,秦王府尉遲恭等諸位屬臣了。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毋須思考的!故而,此次論功行賞的重臣也是由此而出了!
新皇李世民站在顯德殿的上首,看著階下立著的眾臣,躊躇滿志,頒下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
“皇帝臣世民,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夫肇自生民,樹以司牧,所以闡極則天,開元創物,肆茲大道。天下惟公,命不于常,褒賢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
李世民的繼位詔書乃是與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三人一同商議擬定,一應俱在長孫無忌腹稿之中,滿朝上下,聽著這封繼位詔書,除去李世民外,最為得意恐怕也就屬他長孫無忌了。
今日臨朝大封,其妹長孫氏為后,外甥李承乾為太子、族叔長孫順德為右驍衛大將軍、舅父高士廉為侍中,而自己也被封為齊國公、吏部尚書,俱是位高權重。
長孫無忌更是志得意滿,現如今他長孫一族已然崛起,不斷上升,若是自己在輔佐自己的外甥李承乾登基,到時候,自己可就可以徹底成為這關隴士族的掌舵人,自己的家族,說不定還會兒超過那弘農楊氏,隴西李氏之前呀!
封賞的圣旨還在繼續,長孫無忌的胸中已經展開了一畫卷,長孫一族名動天下,自己名垂青史,后人銘記的畫卷!
但是,當他想到這李寬得時候,聽到李寬得封賞的時候,臉色就是微變,開始變得陰鷙起來。